我登到了山顶,居高临下,就能看穿一山之相!
只要有星光月华,我就能找到穴眼!
赶路持续了整整一天。
进了上方四分之一山头后,从春夏之间的温度,一瞬间到了零下,手指头都快冻僵了。
依靠着栗木棍的生气,我才能撑住。
灰太奶还好,林乌的冬天,常年是大雪封山。
昏迷的灰太爷,倒是发抖个不停,我将它贴身绑在腹部,它才平静下来。
夕阳即将垂暮之际,我终于登上了峰顶。
残阳如血,似要将我的皮肤都照射的通红。
峰顶很平坦,约莫二三百平米,缓坡从四周聚拢到真正的山尖。
冰冷,孤寂,萧瑟。
这就是我对这峰顶的感受。
我走到峰顶左侧的边沿,往外看去,巨大的坡度下,能瞧见一个深深的u形,山坡触底后,便拔高而起,形成了第二座山体。
一时间,我难以判断,这到底是四山相连,还是说一山生四峰了!
如果是后者,那上方之星宿,对应的就是这四峰,找穴眼的难度,就骤然拔高了不少……
尽量平稳心态,我到了峰顶中央,静坐等待。
夕阳落下时,我感觉几乎是从我头顶掠过。
黑夜吞没一切,
月光没有出现时,这雪峰上伸手不见五指,毫无半点光源。
饶是于我来说,都有着说不清的压抑和不适。
时间缓慢下来,当出现月亮和星星时,我终于提起来一股劲儿。
起身,我走到峰顶的边缘,谨慎而又小心的往下看去。
我最先看的,是上山那一面山坡。
不出乎预料,并没有月华和星辉汇聚之所。
我又看过其余几面山体,心沉到谷底。
山体幽静,光线晦暗,依旧没有天光下临,地德上载的情形。
失望的情绪油然而生。
深吸一口气,我强行将其压下。
片刻后,我又不甘心的取出来了透明玉瓶。
其实,我白天赶路时,用过一次这宝贝。
风水寻穴之外,金鱼水也是一个走捷径的方式,或者说,是零正二神寻生气的办法。
只不过,鱼爷转了几圈,脑袋就正对着我了。
我只能归咎于,栗木棍的生气掩饰了此地的羽化善尸,又或者说,鱼爷的侦查范围没有那么大。
再加上栗木棍堪比一个穴眼的生气,让它派不上用场。
此时,里头的金鱼脑袋转了一圈儿,脑袋又正对着我!
我无奈的叹了口气。
收起了捷径的心思,准备下山
,去第二座雪峰。
粗略估计了一下,我最多明晚,就可以到第二座峰顶。
大不了,再花个三四天的时间。
只能希望灰太爷能顶住。
我往山体左侧走去,正要下山。
落脚的那一瞬,脚下一块巨大的雪块坍塌!
我猛地后退,堪堪站稳了身体。
我只能换了一个方位,慢慢绕了一段路,才绕回左侧的山坡上。
临头时,我敲了一眼坍塌的峰顶处。
峰顶侧下方,因为坍塌,居然露出来了一块山岩。
山岩不知道有多少年没见过天光,漆黑无比。
上头还刻着几个字,后皇姊山。
我低念了一遍,就准备往下走。
时间珍贵,我耽搁不起。
可刚抬腿,我又顿住,回过头,仔仔细细的看着那黑色岩石。
涓涓细流,从那山岩的左右两侧流淌而下。
看见这水流时,我愣住了几秒钟。
按道理,这么低的温度,怎么可能还有流水?
金鱼水是因为生气凝结,本质上不算是水,我身上携带的矿泉水都已经结冰了,只能嚼雪吃。
此地的两条水流,源头是岩石上方,那里又刚好被峰顶的雪盖住。
水流就从雪和岩石的交接处淌出。
“虾须……
”我低声喃喃。
心脏,忽而狂跳了起来。
五绝地书的定穴方法中,还有一种法子,叫做两仪定穴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譬如山水为一体时,地理以山为阴,水为阳。
龙有阴阳分度,穴亦有阴阳分度。
穴之太极凸起为阳,瘦而下陷为阴。
我心头又是一震。
快速从侧边的路返回,我重新到了山顶。
自边沿看去,顶部呈现微微的斜坡,聚拢在中心处,呈现凸起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