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1 / 2)

从皇帝登基算起,这三十几年来大晋皇室从未大兴土木修建行宫。一来是国库没那么多闲钱,二来皇帝也不是个爱享乐的性子。反正行宫修好了自己一年也去不了几次,修建宫殿的中途还不知道便宜了哪些揩油水的混蛋,他才不会白白担了骂名,让底下的贪官污吏占便宜。

皇帝一直摆出这副不感兴趣的态度,底下的大臣渐渐也不再提修建行宫一事。只是,今年突厥终于称臣,多年战事停歇,而北地郡的通商互市也办了起来。年底户部结算赋税和开支,发现减了镇北军的军需,再加上北地郡商贾的税款,还有黎家抄家得来的那一笔巨款,今年的国库入账丰厚得很。

懂得钻营的老狐狸们掐指一算,啊呀,陛下的五十岁生辰就在后年年初,国库又有盈余,何不上书恭请皇帝修建新宫殿,以彰显陛下功绩,扬我大晋国威?

所以,这阵子上书请愿的折子多了不少,都是一番溢美之词,劝慰皇帝宽心享乐,不用太过约束自己。皇帝看了又气又笑,今日特地把林丞相叫来,让他安排御史台把跳得最欢的几个臣子找个由头惩戒一二,省得他们闲出屁来,天天写这种歌功颂德的无用折子。

皇帝不愿劳民伤财,林丞相自是欣慰。不过万事皆有度,皇帝勤于政务是大晋子民之福,但这几年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可挑夜灯批奏折的事还是一点没少干。

林丞相也觉得是时候劝劝皇帝,人年纪大了就得服老,哪还能像个小年轻似地不要命地折腾?年轻时皇帝尚能御驾亲征,现在洗澡不都得让曹有德扶一把,免得扭了老腰?这些话,也只有林丞相一人敢向皇帝开口了。

“丞相,你的意思朕明白。只是朕偏想着要一鼓作气,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几处麻烦都解决了才好。”

林丞相捻着胡须想了想:“陛下是指岭南王?”

皇帝摩梭着座椅扶手,坦然道:“岭南王那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朕还没想好从何处下嘴。当务之急是把关中军整顿一番,也是为之后和岭南王撕破脸做准备。”

之前黎家倒台没牵扯到关中军,并不代表皇帝没注意到关中军的问题。饭要一口一口吃,事儿得一件一件办。等到把黎家这根难缠的藤蔓砍得差不多了,皇帝才准备收拾关中军这块顽固的磐石。

前任关中都护府刺史唐仲闻死得蹊跷,而现任关中军大都尉辛铖纵火烧了崖仓州府衙,又借机暗杀萧安庭未遂,这副做派怎么看也不是个能替朝廷卖命攻打岭南王的主。更何况,是谁让辛铖有这个胆子,居然敢对堂堂三品镇北军大都尉动手?

如今皇帝打算温水煮青蛙,借着黎家倒台,把长岭郡官署里原本的废物都撤换掉,其中安插自己的眼线和心腹,盯着辛铖的一举一动。之后徐徐图之,慢慢架空掉辛铖的兵权。

毕竟天高皇帝远,当下辛铖手握重兵,那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图谋不轨的岭南王。万一逼太狠,辛铖直接反了投奔岭南王,到时候大晋南面腹地近乎全部落入敌手,还要危及大晋东部最为富庶的永嘉、福安两郡,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

“明诚,朕也不瞒你,萧安庭此人,朕留着有用。大晋将才稀少,这么些年才出了一个他,南边的事情,少不得要把你这女婿调过去支使一二。如今把他派去北地郡,也是为了混淆视线,让辛铖和他背后的主子放松警惕。”

林丞相点头,从皇帝用茵泽马场一案试探萧安庭伊始,他便知晓皇帝未来必然重用此人。

皇帝说着说着有些渴了,曹公公此时不在屋内,林丞相便走上前为皇帝倒了一杯浓茶,近身奉上。

趁此机会,林丞相也道出缠绕在心中许久的疑惑。

“陛下,臣还有一事不明,还望陛下指点。”丞相低首。

皇帝接过茶盏轻抿一口,神情不甚意外。“丞相是否想问太子和齐王的事情?”

林丞相颔首。他实在是想知道,皇帝是否打算废掉太子改立齐王,可若是如此,为何迟迟不动。林丞相自己一直反对废太子。东宫矗立多年,一旦倒塌,朝廷上下必然大换血,如此震荡于国家不益。

可皇帝赐婚自己闺女和萧安庭时已经向自己说得明白,太子必然要废掉,丞相也不认为皇帝是顾及着自己的意见才拖到今日。

他是大晋的皇帝,他真正下了决心要做的事,林丞相知道自己是拦不住的。所以他今日便问了,也是向皇帝求一个稳妥的立场,以免未来事发突然,林家对应不及。

“你说,朕的六个儿子里,谁最像朕?”

林丞相不答,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除了年纪尚小看不出性格的六皇子,论城府,论行事,最像陛下的都是齐王殿下。

皇帝也是自问自答:“是老大,对吧?朕也是这么认为,如今看来,唯有他继承皇位,朕才能稍微安心些。朕最疼爱的儿子其实是老二,他又是皇后生的,要不然朕也不会在他刚出生时就立他为太子。可琛儿的性格实在是太单纯了,这么多年太子当的,书都不知道念到哪里去了,朕看见他那副

最新小说: 心动难眠 谬果[破镜重圆] 娇华(双重生) 含黛 娇娘二嫁 奉御女官(清穿) 念念勿忘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他,又出现了[穿书] 大明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