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醉悟【文皇帝】(2 / 4)

有点。”欧阳戎点完头,再度问:“六郎呢?”

“官署有事,燕参军白天先回去了,没惊扰公子,他让妾身留了句话,说是让明府您不用担心江州公务,交给他就行,江州大堂不用常去,好好休息一段时日,若有急事,暗中约定唤您。”

听到约定二字,欧阳戎抬眼看了下裴十三娘:

“嗯……”

不等他开口,裴十三娘又道:

“元长史是早上送完人回去的,说是舟里睡的不舒服,也熬了夜,先回城去了。”

欧阳戎摆手:“没问他。”

裴十三娘掩嘴一笑,小声说:

“易指挥使走时,元长史瞧着就很不舍,还背身望天,不知道是不是在流小珍珠哩。”

欧阳戎撇嘴,裴十三娘含笑转头,去招呼外面的丫鬟,送来饭菜。

她亲自打开食盒,挽起裙袖,将热腾腾佳肴一一摆在桌上。

欧阳戎捏起筷子,夹了口菜,送入口中。

筷子顿住,他问:

“六郎忙,十三娘事也不少吧,在这儿坐了多久,白白浪费一天。”

“才不浪费。”裴十三娘当即摇头,不过在欧阳戎平静的眸光下,她又怯怯的改为点头,小声说:

“是有一点,刚刚是有掌柜过来,禀报浔阳石窟的事,又有生意谈了……”

欧阳戎摆手打断:

“你去忙吧,无需逗留。”

裴十三娘犹豫了下,起身前为欧阳戎倒了一杯热茶:

“好,公子慢用。”

美妇人经过身旁,就要下船,一直低头夹菜的欧阳戎忽然说:

“等下,有个事。”

裴十三娘背影顿住,款款施礼:

“公子您讲。”

欧阳戎眼睛看着茶杯中晃动的水面,轻声:

“我闭门修养一段时日,十三娘若有事,先找六郎商议,他会禀我。”

裴十三娘闻言,凝视了会儿欧阳戎,像是明白些什么,没说破,缓缓的点头:

“是,公子。”

顿了顿,她忍不住关心一句:

“公子好生休息,不用担心城里事,有燕参军与妾身在哩。”

欧阳戎瞧了眼中聪慧能干、忠心赤诚的美妇人,温和颔首:

“好。”

裴十三娘脚步没动,半老徐娘却像小娘一般歪头,大胆道出:

“公子,你那篇《琵琶行》,妾身甚喜,和胡中使一样抄录了一份,不知公子是否允许传出去。”

欧阳戎沉默片刻,轻轻点头,又说了一句让裴十三娘感到莫名的话:

“嗯,本就是赠给像罗娘那样的天下无名氏的,也可把我名字隐去,佚名传出。”

裴十三娘却第一时间摇头,坚持说:

“这怎么行,本就是公子写的,当然署名公子,妾身与胡中使没人敢改。好了,既然公子不介意传去,妾身也就放心示人了。”

美妇人眨了眨眼睛,施施然下船。

欧阳戎默然无言。

裴十三娘许是知道欧阳戎喜静,将外面守着的护院、丫鬟还有管事们全撤去。

晚风徐来。

江畔,莲舟孤影,只剩欧阳戎一人独坐。

他背对热闹码头,前方是徐徐落入江面的红太阳。

青年盘膝而坐,低头扒饭,不时前倾夹菜,吃的有些狼吞虎咽。

昨晚醉写《琵琶行》时,他中途隐隐听到一阵遥远的乐声,似琴非琴,似琵琶非琵琶。

这乐声好像是从遥远洛阳传来的。

是【文皇帝】。

他的笔下有了一篇崭新的剑诀。

别样的剑诀。

不同于初代的“盛世之音”,后来的《秦王破阵乐》,与老乐师的七绝诗乐曲。

这篇新剑诀,不歌颂洛阳,也不那么“盛世”,甚至有些背道而驰。

欧阳戎不在意众人心慕抄录、随意传出。

因为传出去,也不怕有人可以偷学剑诀。

道理如同老乐师留给容真的七绝诗乐曲一样,单纯去学,是刻舟求剑,又如何求得“真剑”?

【文皇帝】的真意是变幻莫测的,剑诀是剑诀,又非剑诀,这一刻是剑诀,下一刻又不是剑诀……连他都差点被拒之门外。

但领悟了,就真领悟了。

与【文皇帝】建立的联系不会再断。

那阵来自遥远洛阳的乐声,一直回荡在领悟者耳畔。

它的鼎剑神通,也很有意思,竟不止一种,与剑诀一样多样。

欧阳戎舟中端坐,端碗扒饭之际,安静倾听起乐声。

默默感悟了一番,他将【文皇帝】的鼎剑神通暂时归纳为释、道、儒三种。

三者循序渐进。

欧阳戎昨夜领悟剑诀后,暂时悟透第一种。

也就是那转换虚实的金光。

属于“释”之神通。

欧阳戎突然摸了下肚子,丹田内的灵气持续激荡,从昨夜持续到了现在,还不见停歇。

是领悟新剑诀的全部真意,破除瓶颈后的“一日千里”。

想起什么,他放下碗,从桃源图中取出一只丹盒。

捻起一粒蜕凡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