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贾诩归顺,为李君越献上毒计投名状(2 / 3)

的,他也不忠心于任何人,他只为自己和家族谋划。

此时,跟随李君越是对他来说,最优的选择,那他就会这么做。

其实,这也是很多文臣的写照,能忠心于人的文臣,也是很少的。

这对于李君越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很好。”

听到贾诩如此识时务,一点不出乎李君越的预料之外。

随即,李君越继续问道:“贾诩啊,如果我让你执掌关中内政。

现在,你可知道关中这边,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贾诩一听,这是考自己呢。

同时,也对李君越说的,让自己执掌关中之地,也是颇为心动。

没人不在乎名利,贾诩更在意这个。

李儒在投靠李君越之后,就直接被李君越任命,坐镇河东的事情。

贾诩可是一直都是知道的。

现在,这或许也是他的机会。

随即,贾诩恭敬说道:“主公,现在在关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无非就是钱粮问题。

毕竟,长安这边的难民太多了。

而钱粮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土地问题。

但想要解决关中这边的土地问题,涉及到的利益团体太多,没人敢轻动。”

李君越听贾诩这么说,微微点头。

这些历史名士,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们对于这种事情看的很透彻。

“你可有解决办法?”

李君越继续问道。

“有。”

“说。”

“我这有上中下三策,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一一说来。”

“下策,则是主公用自己的钱粮,赈济难民,渡过这个难关。

同时,下令在关中开垦荒地,过个几年,便可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太慢。”

李君越摇头。

“中策,则是主公迁移关中之地百姓,到河东,并州安顿他们,也可解决问题。”

“还是太慢。”

李君越对于贾诩的这两计,都不满意。

这两种办法,他也知道。

但是李君越不愿意做,太费时耗力。

“那就只有上策了。”

贾诩低声说道。

其实,他早就猜到,李君越不会同意他的这两个中下之策。

贾诩也早就听说过,李君越在河东那边,用李儒整治河东士族的办法。

当初李儒的那一道狠辣之策,瞒得过其他人。

瞒不过贾诩的眼睛。

所以,此时贾诩其实心里知道,李君越肯定是想拿关中的世家大族和皇亲贵族们开刀。

因为,这是最快最省时,而且治标的办法。

随即,贾诩深吸一口气,他也是豁出去了。

既然投靠了李君越,这投名状总是要交的,不然李君越怎么信任他。

反正,自己和关中这边的士族贵胄们,一直也不怎么对付。

现在有机会可以狠狠的坑他们一把,贾诩根本没有犹豫。

“主公可以在关中,重新划分田地,将城中世家大族这些年吞并田地,重新收归官府,然后分发给主公麾下的有功将士。

以及城外的几十万难民,同时制定下新规。

规范那些世家大族,对外收取佃租的比例。

同时,分发耕牛和农具,给城外难民,让他们以未来三年的粮食,逐渐还清这些耕牛和农具的花费……”

贾诩详细的说着。

李君越很快就点头:“嗯,就这个办法,我喜欢。

你说说,具体你要怎么做?”

办法和李君越,徐庶想的一样,李君越最重要是想听贾诩如何去解决。

办法不难想,难得是如何具体执行,如何做到。

因为,具体执行的时候,可就不是这么几句话了。

到时候,他们将面临城内世家大族,各大皇亲贵族们的阻挠。

李君越这边,必须想出让他们无法阻挠的理由,这样才行。

这样到时候,城内世家大族有人再阻挠的话,李君越也能出师有名,将其灭掉了。

“主公,这个也简单。

主公只需要下一道命令,就说朝廷要清查这些年,长安周围所有田地的地契、

更换新的地契,如不更换地契,将视为无主之地,收归朝廷。

这样,主公就能搞清楚,城外那些田地,现在到底都被哪一家大族跟兼并了。

然到时候,主公也能知道,后面可能和您作对的大族,有哪些。

到时候,主公可以提前拉拢那些,兼并土地不严重的世家大族,分化瓦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