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字然明,也有人叫他张焕。
他原本是敦煌渊泉(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瓜州县)人,但后来因为立下了大功,户籍就被转移到了弘农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
张奂和皇甫规,还有段颎(jiong),被称为“凉州三明”。
这是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明”字,也都在平定羌族的战争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让羌族人也对他们非常敬畏。
张奂年轻时去了三辅地区学习,并拜了太尉朱宠为老师,跟着老师学习《欧阳尚书》。
当时有一本书叫做《牟氏章句》,虽然它的内容写得很华丽,但读起来发现有很多废话和重复的内容,整本书竟然有四十五万字那么长!
张奂觉得这书其实可以更简洁些,就把它缩短到了九万字。
后来,他被大将军梁冀请到家里做事,就给汉桓帝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他修改后的《牟氏章句》。
汉桓帝看了以后觉得修改的很好,就下令把它收藏在东观(东汉的国家图书馆)。
但是,张奂因为身体不好就辞官回家休养了。
但是没过多久,张奂的才华再次得到了认可,他又被推荐为贤良,还在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就被提拔做了议郎。
公元155年,张奂奉旨到安定就任。
谁知,他这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没烧起来,就碰上了个大麻烦。
原来是南匈奴的左薁(yu)鞬台耆和且渠伯德领着七千多人来攻打美稷,更糟糕的是,东羌部落也来凑热闹,跟着一起捣乱。
张奂这边呢,兵力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就二百来人。
这敌我双方兵力如此悬殊,怎么看张奂都处于下风。
他部下们心里那叫一个愁啊,都觉得这仗没法打,纷纷劝他:“大人,咱们还是别出兵了吧,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张奂心里那是相当自信,他二话不说,立刻整顿军队,积极备战。
他带着这二百来人的队伍,驻扎在长城,另一边继续想办法召集更多的士兵。
不仅如此,他还派了王卫去安抚东羌部落,顺势占领了龟兹,断了南匈奴和东羌的联络。
张奂这一通操作下来,效果那是相当的好。
好多部落的首领都觉得张奂靠谱,纷纷站到了他这一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攻打南匈奴的左薁鞬台耆等人。
几场战斗下来,张奂他们大获全胜,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且渠伯德一看这阵势,心里慌得不行,最后只好带着他的部下乖乖投降了。
就这样,郡里的局势稳定了下来,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过了几年,在公元158年,张奂被调任为使匈奴中郎将,主要代表朝廷处理匈奴事务。
那时,休屠各部落和朔方的乌桓部落竟然同时起兵反汉,他们不仅放火烧了度辽将军的府邸,还在赤坑一带大肆屯兵,一时间烽火连天。
士兵们都被这紧张的局势吓得不轻,心里直打鼓,甚至想要逃跑。
可张奂呢,却像个没事儿人一样,稳稳当当地坐在帷帐里,和他的弟子们谈经论道,那叫一个淡定!
张奂这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也给军士们吃了颗定心丸,大家的心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张奂可不光有这临危不乱的本事,他还足智多谋呢!
他暗地里使了个招,成功拉拢了乌桓部落。这乌桓部落也很上道,转头就把休屠各部落的首领给杀了,还顺便袭击了他们的军队。
这下可好,其他胡族部落一看这情形,也纷纷投降了。
你就说张奂厉不厉害?
后来,鲜卑部落又跑来边境捣乱,张奂立刻率领南单于出兵回击,杀了好几百鲜卑士兵,打得鲜卑部落那叫一个落花流水!
不过,人生嘛,总是有起有落。
在公元159年那会儿,汉桓帝跟宦官单超他们联手,成功把梁冀的势力给一锅端了。
张奂因为以前跟梁冀有过那么一点关系,结果也被牵连其中,丢了官不说,还被关了起来。
好在张奂有个铁哥们皇甫规,皇甫规那可是有情有义,前前后后给他求了七次情!
终于,在张奂在家待了四年后,又被重新任命为武威太守。
张奂一到武威,就开启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模式!
他先是把徭役和赋税打理得井井有条,接着又整治了原本军纪松散的军队,让军队变得有模有样。
在他的治理下,武威郡可是红红火火,一跃成为所有郡里的佼佼者,连河西地区都因为他而保住了平安。
当地一直有个陋俗,就是孩子如果在二月或五月出生,或者和父母的生日在同一个月,就会被视为不吉利被杀死。
这简直荒谬,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