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内殿。
“母后,您说朕该如何应对”
分析出可能的情况后,建元帝便开始思索,如何应对陈阿娇的自请下堂。
照目前分析出来的两种情况来看。
自请下堂可能只是她们的手段。
如果他不想背负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后自请下堂的皇帝之名,那就必须做出些妥协,好让陈阿娇收回自己的话。
王太后想了又想,狠心咬牙问道:
“彻儿,不知你能不能忍辱负重一次,既然陈阿娇要自请下堂,那你就让她自请下堂好了,只要你同意,自然就不需要去向陈阿娇妥协,或者向太皇太后妥协什么,如果你能再表现出,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听太皇太后的姿态。
百官列侯们也会觉得,太皇太后和长公主等人有些过分,并且共情于你。
甚至你还可以更进一步,待会去一趟长信宫请安,然后回来,宣布出于考虑到太皇太后的意思,不同意陈阿娇自行下堂,而是你们两个直接和平和离。
那样百官大概率会觉得,是太皇太后那边更进一步的逼迫你,而你迫于孝道不得以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同意。
当太皇太后给百官带来的印象越来越差之后,百官自然会更加倾向你。”
虽然王太后也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点委屈了儿子,但是在不想被动挨打的情况下,只有这样反套路才能破局。
有点类似于官员请辞威胁皇帝。
然后皇帝直接同意的操作。
这么一来,太皇太后那边要么只能吃下哑巴亏,然后消停一阵子,甚至如果不想和离,到时为难的就是她们了。
唯一的问题是,对建元帝的名声不太好,甚至他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与皇后和离的皇帝,属于妥妥的脸面有损。
刚开始,建元帝的脸色确实有些不太好,也有些难以接受,但后来仔细想了想,又斟酌了一下利弊,咬咬牙道:
“罢了,那就这么办吧……”
紧接着,他们母子两人便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打了点补丁,并且考虑了一下万一某些方面出差错,该如何应对描补,然后才准备充足的开始和离计划。
具体计划上面也说过了,就是先去一趟长信宫,在白圣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情况下与她寒暄了一会就告辞离开。
紧接着便是派人将消息外传。
将陛下刚刚去了趟太皇太后的长信宫,离开时脸色很不好的消息传出去。
还顺带着引导别人思考,太皇太后到底跟陛下说了些什么,或者说要求陛下去做什么事情,才让陛下脸色很难看的离开,会不会跟皇后自请下堂有关。
等到第二天早朝前的时候。
相关舆论已经发酵了起来。
与此同时,民间也在讨论过程中有了许多猜想,有的说可能是太皇太后要陛下必须同意,有的说太皇太后可能又给陛下安排了一个窦氏的女子做皇后。
还有的说太皇太后可能已经给陈皇后物色了新的夫君,要嫁到窦家等等。
这一天的朝会,建元帝第一次感觉有些不太自在,他总觉得百官看他的眼神当中充满了探究好奇,甚至有窃笑。
好在他本人的状态还算稳定。
并没有因此失控。
所以接下来也一切,都还算按照他与他母后商定的原计划进行着,就是在正事商讨完毕后,说了一通相对客套委婉的话,中间间接表达自己也是因太皇太后强求,不得已而为之,只能如此。
而最后一句当然就是宣布与陈皇后和离,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等等。
毕竟以前也没有皇帝和皇后和离的前车之鉴,所以建元帝主要借鉴的是民间和离书,甚至还分了不少钱给阿娇。
然后,当然是举朝哗然。
百官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不敢相信建元帝竟然真的同意了,不仅同意还更进一步,给了皇后更大的脸面,没有让她自请下堂,而是和离,还允许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太过离谱了吧!
谁敢娶皇帝的女人啊!
而震惊之后,他们也都纷纷如建元帝所预料的那样,顺理成章觉得这一切并不是建元帝自愿的,是被太皇太后昨日以孝道逼迫,最后迫不得已而为之。
然后有的沉默,有的出言阻止。
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没办法光明正大的说,民间夫妻可以离婚,皇帝夫妻不能离婚这种话来,所以最后虽然此事的争议颇大,可旨意依旧顺利下达了。
陈阿娇不但成功得以和离。
还分到了一大笔资产。
长公主刘嫖在进宫接自己女儿回去之前,特地去了趟长信宫,问白圣为什么会突然改主意,强迫建元帝与她女儿和离,这样她女儿表面看起来名声是好了些,但平白恶了建元帝,对未来是不是有些不太好,甚至于被他恶意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