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懿仲和高虎这两位老臣,心如刀割,只想尽快解决问题,但是却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如此僵持着,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高虎说:“众位公子只知道争夺地位,却没有想到治丧的事情,我今天豁出去要以死相争。”国懿仲说:“你先去劝说,我随后跟进,我们一同舍命,以此来回报历任君主对我们家族的恩典也就够了。”高虎说:“只有我们两个人说话,能起什么作用呢?所有吃国家俸禄的人,都是国家的臣子。我们挨家挨户去通知,让大家一起到朝堂,共同拥戴公子无亏为主持丧事,怎么样?”国懿仲说:“按照长子继承的原则,应该是世子昭继位,但是公子无亏也不是没有资格。好吧,我们就分头召集群臣,一起到朝堂上去哭丧吧。”所有的官员看到国懿仲和高虎两位老大夫出面做主,他们都鼓起勇气,穿上了丧服,相互搀扶着一起走向朝堂。竖刁拦住他们问道:“两位老大夫这次来是为了什么?”高虎回答道:“我们相互对峙已经很长时间了,没有解决问题的期望。我们是为了请公子主持治丧而来的,没有别的意思。”寺貂向高虎作了个揖,然后跟着他们前进。高虎一挥手,国懿和其他大臣们都跟着进了朝堂,他们对无亏说:“我们听说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就像天地一样。所以做子女的,在父母生前要尽孝,死后要办理丧事。从没听说过父亲死了不殓葬,却去争夺富贵的。而且君王是臣子的表率,君王如果不孝,臣子怎么尽忠呢?现在先君已经去世六十七天了,还没有入棺,公子虽然坐在正殿上,心里能安宁吗?”说完之后,群臣都跪在地上痛哭不已。公子无亏也哭了起来:“我没有尽孝,罪过应该受到上天的惩罚。我并不是不想按照丧礼去处理,只是像公子元等这样的人一直在逼迫我。”国懿仲说:“世子已经出走,只有公子无亏最年长。如果公子能够主持治丧,下葬先君,大位就属于他了。至于公子元等,虽然掌管殿门,但是老臣们会尽义务去责任他们,谁敢与公子争夺王位!”无亏止住了眼泪,下拜说:“这是我的愿望。”高虎吩咐雍巫,继续守护殿庑,让其他公子们穿着孝服进入宫中,如果有带兵器的人,立即抓住并治罪。竖刁先去了先君寝宫,安排好了殡殓的事宜。
话说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已经很久了,没有人照顾,虽然是在冬天,但他的血肉已经被狼藉,尸体所产生的恶气所蒸腾,生出了许多虫子,像蚂蚁一样,直接从墙外散出。起初,人们还不知道这些虫子是从哪里来的,直到他们进入寝室,打开窗户,看见虫子聚集在尸骨上,无不感到凄惨。无亏放声大哭,群臣也都跟着哭了起来。当天,他们就用棺木将桓公的尸体收殓起来,由于皮肉都已经腐烂,只能用袍带裹着,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但是,晏蛾儿的脸仍然保持着生前的样子,身体也没有变化。高虎等人知道她是一位忠诚烈女,都感叹不已,也命令用棺木将她安葬。高虎等人率领群臣让无亏坐在主丧的位置上,大家都依次来祭奠哭悼。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在棺材旁边住宿。另一方面,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在城外扎营,看到高虎和国老臣率领群臣穿着丧服进入城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听说桓公已经被安葬,群臣都支持无亏主持丧事,并拥戴他为国君。大家互相传递着这个消息,说:“高虎和国老臣已经主导了这件事,我们无法和他们争夺了!”于是,他们都解散了军队,穿上丧服进入宫中祭奠,兄弟相见,都痛哭失声。如果当时没有高虎和国老臣的支持,不知道这件事会以什么样的结果收场。胡曾先生有首诗叹道:“违背忠臣宠佞臣,致令骨肉肆纷争。若非高国行和局,白骨堆床葬不成。”
话说齐国的世子昭逃到了宋国,见到了宋襄公,他哭着跪在地上,向宋襄公诉说了雍巫、竖刁制造叛乱的事情。当时,宋襄公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他说:“早年齐桓公曾经托付世子昭给我,让他成为世子,已经过去十年了。我一直将此事藏在心里,从来没有忘记。现在雍巫和竖刁制造了叛乱,太子被迫流亡,我想约请其他诸侯一起讨伐齐国的罪行,把太子昭送回齐国,让他继承君位。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我们的名声会传遍诸侯国,然后我们就可以发起盟约,继承齐桓公的伯业。各位大臣,你们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突然有一位大臣站出来发言:“宋国有三点不如齐国,我们怎么能够领导其他诸侯呢?”宋襄公望向他,发现这个人是桓公的长子,也是襄公的庶兄,因为先前曾经让国不立,所以襄公尊他为上卿,公子目夷,字子鱼。襄公问道:“子鱼说宋国有‘三不如齐’,请问原因是什么?”公子目夷回答道:“齐国有泰山、渤海等险要之地,还有琅玡、即墨等丰饶之地,而我们国土狭小,士兵稀少,粮食不足,这是第一个不如齐的原因。齐国有高虎、国懿仲等卓越的辅臣,以支撑国家,还有管仲、宁戚、隰朋、鲍叔牙等人谋划国家大事。而我们国家的文武才华不足,英才不得重用,这是第二个不如齐的原因。桓公曾经北伐山戎,俞儿开道,还在郊外狩猎时,委蛇现形。而我们今年春天,在正月时五星坠地化为石头;二月时又有大风异象,六只鹰倒退飞行。这些都是上天降下的神异之兆,象征着我们不断地求进却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