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周宣王的悲剧:勤政爱民却败给了这两个小孩的歌词?(3 / 4)

通史演义 小卫的 3476 字 2024-04-05

泥谣言害妇人!漫道中兴多补闷,此番直谏是何臣?”

话分两头。再说那个卖桑木弓的男子,一听到消息,就急忙逃跑,心中十分焦虑,想要弄清楚:“官府为什么要抓我们夫妇?这是怎么回事?”同时还想着要打听妻子的消息。当晚,他在离城十里的地方找了个地方住宿。第二天早上,有人传言:“昨天北门有个妇女,违反禁令私自制造和出售桑木弓、箕袋,被官府当场逮捕并处决。”那个卖桑木弓的男子这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死了。走到一片空旷无人的地方,他落了几滴眼泪。他感到高兴自己终于逃脱了危险,便放松脚步前行。走了约十里路,他来到了清水河边。男子远远地看到成群的鸟儿在飞翔鸣叫,走近一看,发现一个草席包裹着东西,漂浮在水面上。许多鸟儿用嘴巴叼着它,一边叼着一边叫着,慢慢地将它拖向岸边。男子惊奇地叫道:“奇怪!”

男子赶走了众鸟,带着水把草席包裹拿起来,走到草坡中解开查看。只听到一声啼哭,原来里面是一个女婴。男子心想:“不知道这个女婴为什么被遗弃,但是既然有那么多鸟帮助它从水中救出来,肯定是一个大富大贵的重要人物。我现在把她带回家抚养,如果她能长大成人,就有所期望了。”男子解开布衫,把女婴用布包裹起来,抱在怀里。他想到一个可以避难的地方,就决定前往褒城,在那里寻找相识之人的帮助。

髯翁写了一首诗,描述了这个女婴得以保全生命的奇妙之处:“怀孕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宣王处决了那个卖山桑木弓和箕袋的妇女,认为童谣已经应验了,他的心情变得平静了,也不再考虑太原发兵的事情。从那时起,好几年都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到了宣王四十三岁那一年,正值大祭之时,他住在斋宫中。深夜里,时已经过了二更时分,官庭寂静无声。突然,一个美丽的女子从西方缓缓地走来,直到官庭前。周宣王觉得这位女子竟然敢违反斋戒规定,大感惊讶,于是大声喝斥,急切地叫来左右侍卫,要他们抓住这位女子。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答应他的命令。那位女子面对周宣王的怒斥毫无惧色,径直走进了太庙。她先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神态自如,毫不慌张。接着,她将七位神主捆绑在一起,然后朝东而去。周宣王听闻女子的举动后,立刻起身亲自去追赶。然而,当他追到太庙门口时,突然惊醒过来,发现自己竟是在梦中。

周宣王醒来后,感到心神不宁,精神恍惚。他仍坚持进入太庙行礼,完成九次献祭。之后,他回到斋宫更衣,并秘密召来太史伯阳父,将梦中所见告诉他。太史伯阳父回报道:“三年前那首童谣,陛下怎么能忘记呢?臣曾经预言过:‘国家有女祸,妖气未消。’那首童谣中也有哭笑的描述,现在陛下又做了这个梦,这一切都非常符合。”

宣王说:“之前诛杀的那个妇人,难道还不足以消除‘厚弧箕触’的谶语吗?”

太史伯阳父接着回报道:“天道深奥,等到事情发生才能验证。一个村妇又怎么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呢?”

宣王陷入沉思,突然想起三年前他曾命令大臣杖伯督率领司市官员寻找那个妖女,但是最终没有找到她的下落。颁胙之后,宣王回到朝廷,百官向他谢贺胙祭的成功。宣王问杜伯:“那个妖女的消息怎么样了?已经很久没有任何消息了吗?”

杜伯回报:“我曾经调查过这个女子,但没有发现她的踪迹。我认为她是一个罪恶的妖妇,而且那首童谣也已经应验了。因此,我担心如果继续搜索她,就会掀起国民的骚动,所以暂停了搜索。”

宣王大怒,说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早把情况报告给我?这是怠慢我的命令,违背我的意愿!这样不忠诚的臣子,还有什么用处!斩首示众!”他命令武士把杜伯押出朝门,吓得所有的官员都面色苍白。

突然从文官队伍中走出一位官员,他赶紧将杜怕扯住,连声说:“不可,不可!”宣王看到这位官员,原来是下大夫左儒,他是杜伯的好友,并一起在朝为官。左儒叩头奏曰:“我听说尧帝时有九年的洪水,但仍不失其帝位;汤王时有七年的旱灾,但仍不害其王位。天变尚且不会影响他们的地位,更何况人言可畏,怎能尽信无余?如果大王杀了杜伯,我担心国人会将妖言传播开来,外族人听到后也会兴起轻慢之心。望大王宽恕杜伯!”

宣王说:“你是杜伯的好友,却违背了我的命令,这是把重视友谊放在轻视君臣之上。”

左儒说:“如果君主是错误的,而朋友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应该违背朋友来顺从君主;如果朋友是错误的,而君主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应该违背朋友来顺从君主。杜伯没有罪过,如果君主非要杀他,天下人一定会认为君主不明智。作为臣子,如果我们不能劝谏阻止,天下人一定会认为我们不忠诚。如果君主非要杀死杜伯,我请求与杜伯一起赴死。”

宣王仍然很生气,说道:“我要杀杜伯,就像摘菜一样简单,根本不需要浪费嘴皮子。”他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