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他说:“契约当然是重要的,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如果仅仅按契约办事,很多事情都会因为具体形势的改变而办不下去,当然,我不了解温明兰和《三岔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是各方各执一词,可假设——拍摄之前,剧方跟温明兰沟通的是一个女二号的角色,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导演和编剧发现女二号的很多戏份放在女一号身上更加合理,那这个时候剧方应该怎么做?是坚持契约精神,将错就错地拍下去,还是及时调整,将火车头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社会学这门课是选修课,这门课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学院。
陆严河不认识这个发表意见的人,却在听完他所说的话以后,陷入了沉思。
因为他意识到这个人说得也很有道理。
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发表了意见,在这之后,都不用老师点了,一个个主动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陆严河后面没有再站起来,而是记下了一些给他启发和思考的观点。
下课以后,陆严河收拾书本,准备回寝室一趟。
刚才那个反驳了他观点的人叫住了他。
“嘿,陆严河。”
陆严河茫然地看过去。
“我是隋江,工商管理学院。”对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问,“刚才我在课上反驳了你,你没生气吧?”
陆严河摆摆手,说:“正常讨论,怎么会生气。”
“那就好。”隋江说,“我们加个好友,怎么样?后面的小组作业,也许我们可以组队。”
社会学的课程到后面会有社会课题调研,还要合作写论文,这都是往届学长学姐传下来的。
陆严河点点头,掏出手机。
寝室里只有周木恺在。
他的电脑屏幕上是一个女生,应该是他女朋友,两个人在视频通话。
陆严河跟周木恺打了声招呼,把下午两门课的书装进书包,又把笔记本电脑拿出来,才把书包放到一边,伸了个懒腰,开机。
周木恺那边马上结束了视频通话。
“你上午的课上完了?”
“对。”陆严河点头,回头笑着问,“刚才那位是你女朋友啊?”
“嗯。”周木恺点了下头,“她在玉明。”
陆严河惊讶不已,问:“你们俩……是高中同学?”
“嗯。”周木恺点头。
“牛啊,那你们两个人应该是你们高中的传奇了吧,一对恋人,一个上振华,一个上玉明。”
周木恺闷闷地翘了一下嘴角,说:“还好吧,本身我们俩都是年级
“嗯?轮番坐庄吗?”
“我文科,她理科。”周木恺解释了一句,又翘了下嘴角,默默地说了一句,“连庄。”
话少人里出闷骚。
陆严河笑了。
“真牛。”
周木恺看了他一眼,忽然问:“我能问一下你吗?”
“啊?”
“你跟那个陈思琦,也是在一起了吧?虽然你们之前好像否认过。”
“嗯,现在暂时还没有公开。”陆严河说。
准确来说,两个人都没有正式在一起,没有表白和同意这个环节,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周木恺会意地点点头。
“你们两个人做的那本书,挺有意思的。”周木恺说。
“是吗?我还以为你们会觉得不够严肃。”
“我要是为了看严肃的书,就不会看《跳起来》了。”周木恺说,“很久没有读过杂志了,虽然你们现在把它称为主题书,不过看上去还是杂志的模式,没有很大的区别。”
陆严河点头,说:“因为一开始就是想做杂志来着。”
他登陆了自己的邮箱,接收陈思琦发过来的
陆严河戴上耳机,认真地一篇篇读过,稿件的质量都很高,包括那几个投稿邮箱中收到的稿子。
陈思琦说:这些都是
陆严河说好。他上次联系了黄楷任,黄楷任说会尽量这几天把稿子写出来,给他。
陈思琦又说:实在等不到也没有关系,我这边跟十几位比较当红的作家都约了稿,以前很多为杂志供稿的作家,知道我们要继续做下去,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我们,想要进行合作,我当然是多多益善了,目前这个阶段,很缺稿子。
陆严河:楷任哥那边,他可能也很忙,所以稿子一直没有过来,再等一等吧,实在不能等了,就先不放他的稿子了。之前彭之行和柳智音都说要为我们写稿子,之行哥是准备围绕他的采访节目做一个专栏,智音姐则是想要围绕她在海外的练习生生活和女团经历写,稿子还没有给过来,我都问一问。
陈思琦:
陆严河说好。
陈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