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油船,夜渡洲上。孙权派遣水军将领前往围剿曹操水军,俘获曹操水军三千余人。曹操水军的沉没溺亡者亦有数千人之多。此战,孙权水军大胜,于是曹操水军坚守水寨不出。一天,孙权借着晨雾,乘轻舟去曹营前观察,舟行至五六里接近曹营。孙权命军士擂鼓奏乐,曹操见吴军整肃威武,随后下令弓弩齐发,不让吴船靠近。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孙权令调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过来,这才安全返航。这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历史原型。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的事迹,只不过是罗贯中小说改编而已。后来,孙权数次前来,欲再度重施草船借箭之事。而曹操在有了前车之鉴以后,坚守不出。孙权于是亲自前来,乘轻船,从濡须口来到曹操的水军营寨前。曹军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准备攻击他。曹公则说:"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曹操下令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曹操见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再次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在熟悉了濡须口地理环境后,用重兵围攻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镇守江西大营的东吴都督公孙阳。而东吴军队善于水战,虽然江西大营被曹军攻破,但濡须坞依然掌握在吴军手中。战役结束春雨渐多,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拿着信对手下诸将说:“孙权不欺孤也”,便主动撤军。曹操于四月回到邺城。第一次濡须之战,在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最终,曹操北撤。
第二次濡须之战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攻皖城,魏将张辽从合肥率军出发去救援皖城,到达硖石时,听闻皖城已被攻破,于是,筑垒硖石南而还,谓之南硖戍。同年七月,曹操征讨孙权,并在同年十月回师。因为这一次曹操的进攻目标没有被历史的记载,皖城、濡须、瓜步、历阳,都有可能是曹操此次的进攻方向。所以暂且不计入濡须之战。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孙权趁曹军远征汉中、江淮空虚之时,进攻合肥,却被魏将张辽击破。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又以蒋钦为濡须督,与吕蒙共督诸将。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操整兵完毕,兴师伐吴,孙权率兵抵御。曹军拿下宛城,进入居巢,开始攻打濡须口。当时,江淮地区的天气一直很恶劣,时常风雨交加。使得魏吴双方都受到了影响。张辽、臧霸担任前锋,在行军过程中遭遇了持续的大雨,在泥泞不堪的路途中,前锋大军先到江边,而主力大军尚未到达。此时,江水上涨,东吴的舰船也稍稍前进。由于霖雨、水涨容易导致水灾,东吴水军可以凭借舟船而在随时可能产生的水灾中游刃有余。因此,张辽、臧霸的将士们都感到不安。眼见雨越来越大、水涨而缺船,张辽认为应该防患于未然,意欲自作主张的撤军。但是,臧霸坚持要执行曹操的屯驻命令而反对撤军,因此向张辽劝谏道:“曹公让我们屯驻,您却要撤军。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张辽接受了臧霸的建议(张辽已在209年假节,臧霸此时无假节),于是屯驻了下来。等他们屯驻到了第二天,收到了曹操的撤军令,于是主动撤军。张辽回到曹军大营后,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曹操。曹操非常赞赏臧霸的勇敢,任命臧霸为扬威将军,授予臧霸假节。天气的恶劣也同样影响了吴军。东吴水军大将董袭率五楼船屯驻于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艨艟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于是无人敢再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孙权临时换上丧服,参加他的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参与攻打东吴的各路曹军,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跋涉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终于在居巢完成了集结。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在天气转好后,曹军进屯江西郝谿,开始正式进攻。在曹军前锋尚未屯驻好时,吕蒙便将其攻破,使之败退。但曹操的大军很快就赶到了,并对濡须口发起了猛攻。东吴军队在都督吕蒙、濡须督蒋钦的带领下,奋力抵挡曹军的进攻。魏将孙观在猛攻濡须口时,被流矢射伤,但仍坚持奋战。曹操事后慰劳他说:“将军受到如此重创,却表现得更为勇猛,你不是应该为了国家而更加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吗?”于是转封孙观为振威将军,但由于孙观受伤太重而最终因伤去世。东吴猛将周泰继213年濡须之战后,又一次地率军来到濡须口参战。中郎将徐盛、偏将军朱然也都纷纷前来参战。当初,蒋钦的部下曾因犯罪而被徐盛处死。徐盛由此认为自己和蒋钦有私嫌。到了曹操攻濡须时,蒋钦早已被任命为濡须督,并和吕蒙持军统领,节度诸将。徐盛时常惧怕蒋钦因过去的事情害自己,而蒋钦常称赞他的优点。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与众人论蒋钦的美德。虽然吕蒙、蒋钦、周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