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阁楼里的故事和地下室里的戏(4 / 5)

战地摄影师手札 痞徒 3491 字 2024-03-16

到了谷底,民国30年,换成后世更为人熟知的纪年,便是1941年!

1941年的12月1号发生过啥倒是不重要,但卫燃可是清楚的知道,在这一天的一周之后,也就是12月8号(太平洋时间7号)这天,无论对于鬼子还是对于珍珠港来说,那可都是个大日子!换句话说,一周之后太平洋战争可就要爆发了。

说到这里,美香收起了那支小手枪,长出了一口气笑着问道,“秋实身上也有一支小手枪,你见过吧?”

“那就灿华来说吧”

卫燃摆摆手,“我这不打算找个笤帚把车头的雪扫扫嘛,你又不是不知道,小苏妈那人,肯定等着挑我的毛病呢。”

“灿华攒了不少钱呢?”安迪说着,伸手从匣子里摸出一枚银元,“叮”的一声弹到半空,随后又将其接在了手里。

“那支是小苏妈送我的礼物”

陶灿华嗤笑了一声,“姑姑现在经营的跳舞班平时都有谁去,还有那戏班子里有没有进来新人,还说等过两天小苏妈病好了,要跟着小苏妈还有古川先生一起过去听戏呢。”

陶灿华组织了一番语言,以近乎流水账的方式,将俩人的“作案过程”复述了一番。

美香平淡的说道,“八岁那年,我和小苏妈在梨园门口儿要饭的时候,遇到了尚小云先生。他看我可怜,赏了我五块大洋和两个银毫子,那是当时他身上带着的所有的钱。”

扣上这两口箱子的盖子,美香直接坐在了箱子盖上,随后掏出那支小手枪说道,“这支手枪是尚小云先生送我的。”

陶灿华说着,已经打开了这个能有鞋盒大的木头匣子,毫无保留的将里面装了半满的银元展示了出来。

美香叹了口气,“那时候尚先生的发妻李夫人尚且在世,不过她的身体一直不好。民国15年的时候,李夫人生了一场病,我自觉身份低贱不敢登门看望,所以托谷小姐送去了一支犀牛角聊表心意。

将这些黄白之物全都放在了美香的面前,卫燃重新坐下来点上颗烟笑着说道,“这些也借给表姐吧,我就留几块买烟抽就行了。”

“放心吧,你姑姑不会亏了你的。”

“小苏妈染上风寒了,这几天不愿意动弹。”陶灿华主动解释道。

“说的也是”卫燃点了点头,“那我现在就出发。”

重新带好了手套,卫燃迈步走下台阶,在这院子里一番闲逛,却发现车库里停着的并非那辆奶白色的轿车,反而是那辆曾经见过、开过的鬼子轿车。那轿车的车头一侧,甚至还有一面小小的鬼子痔疮旗。

“这小伙子可比表弟实诚多了”

美香回头看了眼全身都湿透了的卫燃等人,一边往楼上走一边嘱咐道,“茉莉,等下把他们的衣服都拿去一起烧了。秋实,上楼泡一壶茶。”

“行”陶灿华干脆的应了一声,起身又走向了二楼。

格外仔细的抽完了这最后一支香烟,卫燃在窗外自始至终都没停过的暴雨中进入了梦乡,同时也在期待着明天一早的鸽子萝卜汤,顺便,也在担忧着接下来几天,这栋楼里的所有人会不会挨饿——就像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里那样。

后来李夫人病好之后,尚先生以他夫人的名义,又托谷小姐送来了这把小手枪,当时这手枪的握把上就镶着这么两片犀牛角。

直等到一个小伙子敲门送上来一套干净衣服,他这才离开了洗手间,等陶灿华也出来之后,两人结伴上了三楼。

“让她们留下来吧”

“没了再买就是”

他们这边才说了这么两句话,陶灿华也捧着个木头匣子跑了上来。

和后世相比,此时这栋小楼因为三楼露台的存在,阁楼的面积也小了许多,而且这阁楼里没别的,全都是一口口带有铜皮包角的樟木箱子。

“早去早回,路上慢点开。”孟大爷最后嘱咐了一番。

这无疑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即便不靠本身的历史知识储备,单纯凭脑子想也知道,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朝鬼子一宣战,开始赌国运的鬼子绝对会对这津门的英租界动手。

“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吧,一楼二楼的洗手间里都准备热水了。”

闻言,卫燃和陶灿华对视了一眼,各自脱掉了湿透的布鞋丢进装垃圾的铁皮桶里,光着脚上了二楼。

“也是那个英国传教士留下的”

“我,我那儿也有不少呢,我这就去拿!”陶灿华话音未落,已经起身跑下了楼。

见状,卫燃好奇的跟着钻进去,却发现这柜子里面竟然是个宽度都不足一米,格外陡峭的木质楼梯!

这小破楼儿里到底有多少机关密道.

卫燃暗自嘀咕了一句,跟在美香身后,侧着身,踩着狭窄的楼梯,穿过一道窄小的木门爬上了阁楼。

孟大爷这话都没说完,跟在卫燃和陶灿华身后的陈狗鱼以及许克勤便齐刷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