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合起来的时候刚好搭在封面上保护书口,但在他解开那道牛皮绳子之后,这宽出来的封底外皮上竟然还固定着一支银白色的羽毛状书签。
掂了掂这枚书签的重量,沉甸甸的手感证明这东西绝对是某种贵金属。
珍而重之的将其放到一边,卫燃的态度端正了许多,小心翼翼的翻开略有些发霉的封面。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在这本笔记的
但在这张名片大小的照片下面,却用两行清晰的钢笔字写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战地摄影师
亚历山大·阿尔卡季耶维奇·托洛茨基
这人又是谁?卫燃再次拿起手机,但一番搜索后,却根本没有关于这个名字的任何线索。
带着疑惑重新拿起牛皮笔记本并将其翻到
而在这一页的其余位置,还用工整的俄语字迹记录着什么,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牛皮本子似乎被潮气侵袭过,这些字迹大多已经模糊不清。
耐着性子翻到
继续往下翻,
“正经摄影师谁特码写日记啊.”卫燃暗自嘀咕了一句,将笔记翻到了
这一页的照片里,竟然是一架里2飞机,同时周围的字迹也再次模糊不清。
卫燃挑了挑眉毛,这才五页纸而已,就已经从摩托到汽车,再到步枪最后竟然连飞机都拍上了,合着这位名字死老长的摄影师是专门拍摄战争装备的?
被勾起好奇心的卫燃继续翻动,然而在
继续往后翻,从
轻轻合上笔记本,顺便将那枚书签放回原来的位置。卫燃脑子思索片刻,再次掏出手机拨通了阿历克塞教授的电话。
“你说谁?波列伏依?战地记者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波列伏依?”
阿历克塞教授听完了卫燃的描述之后立刻踩下刹车开始调头,“我现在就回去!这次我们发财了!”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卫燃撇撇嘴,他已经决定,等这老东西回来之后,一定要好好算一算加班费才能放他进来!
严正声明:
作者不是精苏,更不是德棍。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用离开那可爱的960万平方公里。
接下来的故事仅仅只是为了缅怀反法吸丝战争中一些可歌可泣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借他们的故事,借他们的英雄,缅怀我们自己的英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