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也会被天子旨意直接提及……十七岁就能当上丹阳郡丞?不过大哥二十二都做到丹阳太守、平越中郎将了。果然乱世只要有兵有地盘,朝廷册封已经近乎摆设……”
跟着刘备回到广陵府衙、听完孙卲带回的刘协旨意后,诸葛亮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是胡思乱想着。
虽然他还是保持礼数接完了旨、谢了恩,但少年人的三观不免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
好在刘备也在场,似乎很能体会他的内心,所以帮衬着圆了场子,还吩咐客曹即刻摆下接风宴席,为孙卲洗尘。
酒席上,刘备才借着一巡巡敬酒的机会,走到诸葛亮面前,一边喝一边低声开导:
“当今之世,少年得官者不胜枚举,何况先生确有治国安邦之能,何必拘泥世俗之见?
岂不见孙策前年以附逆作乱得势,去年便指使伪吴郡太守朱治举其二弟孙权孝廉,封为阳羡县令,今年又升其为奉义校尉——孙权孺子能有何德何能?十五岁便为县令,十六岁为校尉?
我记得令兄也就比孙策年少一岁吧?先生应该比孙权年长一岁。以此比之,令兄二十一为校尉,先生十七为郡丞,实在是太应该了。如今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难道反而容不得真才实学、真心报国之士秉政?”
诸葛亮原本还有些不安,被刘备这般对比开导,仅有的那点拘泥也彻底释然。
以他的智商,当然能想通这些道理,只是毕竟还太年少,没有心理准备,才需要别人帮他心理建设一番。
“孙权这等无名之辈,十六岁都当得校尉,我如何当不得郡丞?!多谢将军指点!”诸葛亮郑重拱手。
提前十年出山的他,和刘备的关系似乎在变得越来越难以概括。
虽然刘备依然有很多专业问题要请教他,但诸葛亮也有比平行时空多得多的人生经验和心理建设问题,需要刘备点拨。
……
拿到封官旨意后,诸葛亮当晚免不了再去了一趟宋府,把这个好消息也顺带告诉宋信和宋氏。
“宋姨,我如今已是天子明诏册封的丹阳郡丞,大哥则是丹阳太守、平越中郎将。记得父亲在世时,也是泰山郡丞,我如今终于达到了父亲当年的官职。”
诸葛亮态度恭敬、语气平稳地说出这一切。
饶是宋氏知道儿子最近出息了,乍一听这个消息时,还是有些不敢置信,呆滞了良久,才跟诸葛亮抱头痛哭。
“不是因为打下地盘自封的?也不是征南将军表的?是天子明诏?”痛哭许久,宋氏才想起确认,抹了抹眼泪。
“当然有,旨意是孙别驾从许都带回的,已经交给我了,我自会带去豫章,转交给叔父和大哥。”诸葛亮说着,小心翼翼把接来的旨意从朱漆竹筒里拿出来,自己握着让宋氏过目。
宋氏双手颤抖、十指蜷曲着想要抓,但又不敢,就这么双手凌空虚握之姿看完了旨意,这才整个人如同被抽掉了力气一般,颓然软倒。
“既如此,我也放心了,亮儿,你安心去陪你大哥谋大事吧,值此乱世,自当造福一方百姓。我这里已经无需挂念,看你们有今日,诸葛家的事情,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以后就再不过问了——对了,我就一句话关照,你能代表你大哥答应下么?”
诸葛亮恭恭敬敬拱手:“请宋姨吩咐。”
宋氏:“瑾儿和你的婚事,我是不担心的,反正哪怕和贵戚名媛联姻,将来也还能纳妾。但芷儿和兰儿,我不希望你们兄弟为了联姻,牺牲她们的幸福。
诸葛家已经有了如今地位,功名富贵已不足道,要想求取,也但可凭真本事。芷儿和兰儿的婚事,只要找对她们好的、品貌俱佳的即可。哪怕夫家穷一些、或者地位稍低一些,也无所谓,咱不指望她们的夫家帮衬!”
诸葛亮:“这是自然!大哥早就说过了,他嫁妹只看品貌,不看地位贫富。”
宋氏点头:“那我就放心了,你们兄弟,日后一切自便,不必再以我为念。过几日,甘妹若是再来相求,我便接了这个差事,帮她教导女儿。我一妇道人家,也算是有所为了,但愿不辱使命。”
……
邗沟治水已经初步走上正轨,诸葛一门也得到了朝廷的进一步册封。
按照刘备的原计划,这时候是该让诸葛瑾那边配合关羽、甘宁、太史慈一起发力,把丹阳南部六县先吞掉,把祖郎给搞定。
诸葛亮也算是把此番来刘备这儿出使的任务,都暂时完成了,他希望亲自带着旨意回去,让大哥和叔父也高兴高兴,顺便尽快解决祖郎。
刘备虽然舍不得这两个月的相处,但他也知道,现在理论上不该强留诸葛亮,不如一张一弛,再略微放养一阵。
反正只要丹阳郡的局势有所扭转,哪怕还没拿回孙策手上的秣陵城(南京),那他应该就可以升为扬州牧了。
到时候作为扬州牧,他肯定不会再把征南将军幕府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