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学问不及刘伯温、宋濂等人,有心计而无远见卓识,没有宰相之才。
上位有此一问,看来也认为李善长不是丞相的理想人选。
“刘先生怎么说?”子薰问。
他有另一张札记给子薰。
刘先生认为,“李公勋旧,且能辑和诸将。”
这么说,刘先生还是认为李善长是最合适的丞相人选。
不是最好的,但是最合适的。
李善长确实善于调和诸将的关系,虽然缺乏战略眼光,但是在队伍的后勤供给方面,他一直兢兢业业,是一名出色的大管家,他斟酌元制,订立鱼税,设立盐法、钱法、茶法、开矿冶铁,增加财政收入,成绩有目共睹,
似乎这些,还远远不够,没达到上位的期望。
但是过于强悍的丞相,不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元朝皇帝妥懽帖睦尔亲政前的权臣燕帖木儿和伯颜都是中书省右丞相。
权衡利弊,如何抉择,最终的决策还在上位手中。
子薰提笔写下燕帖木儿和伯颜的名字。
他淡淡一笑,显然这并不是他当前重点考虑的问题。
他只是对李善长的能力有所不满,至于如何制衡,他自有良策。
又一张札记,递到子薰面前。
“是如易柱,必须得大木然后可;若束小木为之,将速颠覆。以天下之广,宜求大才胜彼者,如臣驽钝,尤不可尔。”
这是刘先生的话,他不想当丞相,他认为,天下之大,定能找到理想的丞相人选,可是这个人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