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薰把梅园里文忠能用上的所有物资全部打包,又让阿隶给哥哥写了一封很肉麻的信,请杨宪帮忙带过去。
阿隶拍着胸脯在信中写道:哥哥,你需要什么,尽管跟我说,父王和母妃都听我的。
王爷听说阿隶如此大言不惭,不禁哈哈大笑。
阿隶对哥哥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难以言表。
杨宪一走,阿隶就天天盼着哥哥的回信。
子薰发现一个窍门,当阿隶偷懒不读书时,说上一句:“不识字怎么读哥哥的回信”,阿隶就老老实实乖乖听话了,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啊。
哥哥的回礼是一个通体雪白的小马驹。
阿隶被抱上马背时,那叫一个神气,“驾,驾”。
上位手下人才辈出,关注朝中局势的大有人在,善于判断形势者,才会官运亨通,集勇气与智识于一身的人,必将脱颖而出。
有人主动投于李善长门下,毛遂自荐。
此人是谁?
定远人胡惟庸。
李善长也是定远人。
胡惟庸和李善长是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惟庸啊,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博学多才,处事干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学生才疏学浅,老师谬赞了”。
“惟庸啊,谦虚是好事,但过于谦虚了显得自信心不足”。
“老师说的是,学生铭记在心”。
“惟庸啊,别待在湖广了,来应天吧,太常寺还缺一个主事之人,改日我向上位推荐你。”
“多谢老师”。
胡惟庸不是空着手来拜师的,他带着二百两黄金。
李善长是明白人,虽说胡惟庸为官多年,但是要攒下这么一大笔钱,显然不太可能。
贪墨之人,更便于控制。
上位用人,向来不拘一格,侧重于考察能力和忠心,其他的都是小节。
再者,又不是找监察御史,整天吹毛求疵的,最要紧的是勇于任事,善于体察上意,李善长主意已定,胡惟庸这个弟子,他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