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王之后,吴王的后宫只增加了一名成员——达妃,而且王爷对达妃不太满意。
何以见得?
王爷多次当众表示后悔娶了达兰,这难道不是最强有力的证据?
达兰的长相那自然没得说,绝对是一顶一的好,之所以不受宠,可能是因为脑子不好使,简而言之,就是比较笨,不会投其所好。
下次,一定得给王爷找一个聪慧的女子,那样才有情趣,才能如胶似漆。
随着与张士诚对战的胜利在望,为王爷纳妃一事理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机缘巧合,李善长曾见过熊倩一面。
那一天,母亲急症晕厥,熊倩来署衙找她哥哥,李善长正巧过来检查工作。
天生丽质,言语得体,令李善长眼前一亮。
后来听说此女刺绣技术高超,可见天资聪慧。
当然,即便有意牵线搭桥,也要看王爷是否喜欢。
熊倩和王爷,二人的生活轨迹相差较大,要想安排他们街头邂逅有点儿难。
没有机会,那便制造机会吧。
先借口买绣品,把熊倩找来,然后和王爷走到外面谈事情,这不就遇见了吗。
王爷与李善长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出了议事厅。
快走到熊倩附近时,李善长有意放慢了脚步。
王爷不经意抬头,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位娉婷少女,恍惚回到了小时候,第一次见胡氏,她蓦然回头,灿然一笑,直接暖到了人的心里。
熊倩福身行礼,“王爷”。
秀发乌黑浓密,双眸清澈明亮,的确很像胡氏。
王爷回过神来,点头笑笑,继续与李善长议事。
王爷瞬间的晃神,更让李善长笃定不疑,这个女子肯定能讨王爷的欢心。
接下来的事儿,还用得着王爷亲口吩咐吗?
为人臣子的,这点儿眼力见都没有?马上安排呀。
去熊倩家问问,姑娘有没有定亲。
熊倩的母亲信誓旦旦的告诉来人,没定亲。
当娘的还能记错儿女的婚事,李善长没向熊义进一步确认,便开始张罗起来。
借着设计后宫服装样式一事,李善长旁敲侧击地提起充实后宫的必要性。
王爷说,咱已经有七个儿子两个女儿了,这事儿不急。
紧接着,数位大臣一起上书,跟王爷陈述,按规制应当如何如何,深入浅出,苦口婆心。
总结而言,就是一句话,赶紧纳妾生儿子。
王爷不胜其烦,“行,你们看着办吧。"
事情办妥之后,李善长跟王爷汇报说:“纳聘财讫,择日归内。”
熊家收了聘礼,只等王爷择日娶亲。
其实,熊倩早已定亲,许配给了杨宪的弟弟杨稀圣。
王爷与杨稀圣相比,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熊母是聪明人,她想攀高枝,决定让女儿悔婚另嫁。
没想到女儿是个一根筋,誓死不从。
“已经收了聘金,你说怎么办?”熊母摆脱一副老娘不管了的姿态。
熊倩的脾气也不小,“谁爱嫁谁嫁,反正我不嫁”,
熊义也跟着闹腾,说什么不能背信弃义,弄得熊母左右为难,只得跟媒人张来释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张来释一听慌了,这是大事,有损王爷名声,得赶紧上报。
此事不了了之,王爷也没放在心上,他原本就没想娶。
然而,李善长咽不下这口气,杨宪这兄弟俩办得这叫人事儿吗?王爷好不容易看上一个女子,你们还不赶紧退婚,这纯属于刻意使绊子。
士不可忍孰不可忍。
为了挽回在王爷心中的形象,李善长亲自举报杨稀圣弄权。
王爷下令调查。
数天后,有关杨稀圣的调查结果后呈到王爷面前:“奸诈百端,诡谲万状”,王爷翻了翻附在后面的证据,没发现漏洞。
既然证据确凿,那就依律处置吧。
先在脸上刻字,后割掉鼻子,杨稀圣这个原本帅气的小伙一下子变得丑陋恐怖。
都这个样子了,还配得上美人胚子熊倩吗?
“那熊氏?”李善长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
“仍给熊氏与他”,王爷头也没抬,这么点小事还用着问吗?
不久,杨宪回到应天,王爷对他说,“你弟弟弄权,已经将他罢黜,仍把熊氏许配给他。”
杨宪叩头答道:“臣弟犯法,万死难辞其咎,怎敢娶熊氏”。
“让熊氏跟他生活在一起吧,彼此有个照顾。”王爷隐隐感觉此事有不妥之处。
“谢上位”,杨宪重重地磕头。
王爷亲自扶杨宪起身,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