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萧启言言简意赅地回应。
闻言,孙杏林神色诧异,全身颤抖,要知道这等超凡技艺就算是他这个被称为药王的当世神医也只是听过没有见过。
光是这一手便压下他半头。
萧启言并不理会孙杏林的震惊,将那丝线交由宫婢,系在苏皇后的手腕上。
丝线本就极细,又被分出九股,分别系在两手手腕寸、关、尺三处。
另一头则执在手中,静静感受其脉动情况。
若不是怕惊扰了他,孙杏林等人恨不得围上去看个清楚!
这可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技能,据传十国时期中神医普陀就曾用过。
但那都是野史记载,无法考究具体出处。
唯有孙杏林曾看过一部古籍残卷,提过只言片语,其中就提到了九悬丝。
他努力伸张脖子,死死盯着萧启言的动作。
那少年手指似乎微微轻颤,也不知是丝线传来的脉动,还是他手指带动的颤动。
“孙神医,您刚才何故惊呼,那少年……可有什么不对?”
萧枢天诧异地问。
“禀陛……陛下,那少年用的九悬丝,在为皇后娘娘悬丝诊脉,那可是上古秘技!”
“便是臣,也仅只在半部残破古卷中,见过只言片语。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他便是回话,目光也死盯着萧启言的动作不放。
生怕会错过任何一个步骤。
萧枢天心中既惊且喜。
孙杏林的医术,已是堪称顶级。
连他都推崇不已的神技,居然被一个少年使出,还如行云流水般丝滑。
这岂不是说,那少年的医术远在孙杏林之上。
柔然,有救了!
他心中激动溢于言表,却也不敢发出任何响动,生怕会惊扰了萧启言。
时间缓缓而过。
萧启言终于收起九悬丝,对萧枢天拱手道:“陛下,皇后娘娘此病为气疾与哮病相和。”
“哮病为胎里带,由‘痰饮’引起。”
“气疾却是常年忧思郁结,不得其解。由表及里,深入肺腑,又勾动了哮病之因,”
“二者如投木于火,循相生之道。如今已入膏肓,药石难除其内里,只凭用药已无任何功效。”
一番话说得众人皆惊。
孙杏林等人都是医道大家,术业水平之高,已是处于顶部的存在。
萧启言的一番话,却让他们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在萧枢天心中,则是掀起惊涛骇浪。
别人只道苏皇后辅佐萧枢天,忧心天下百姓,才会忧思成疾。
却不知她得病的原因,乃是过度思念其长子所致!
在萧潜之前,苏皇后曾还有一子。
取名萧启言。
意为微言大义。
希望萧启言能成为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无奈那时战火频燃,苏皇后还未到预产期,就因突发战乱动了胎气,早产了。
当时贼兵攻进城中,到处杀人放火,一片混乱。
苏皇后只来得及给萧启言裹上襁褓,就被侍卫们护卫着,准备突出重围。
谁知就在过程中,遗失了萧启言。
苏皇后得知后昏厥过去,又大病一场,从此元气大伤。
每日思念萧启言,都以泪洗面,人前又要强颜欢笑。
天长日久,就做下病根。
那之后萧枢天不知暗中派出多少人马,想要把萧启言找回来。
可当时兵荒马乱,到处都是血肉横飞、断壁残垣的惨像。
加上人海茫茫,根本是无迹可寻。
这是夫妇二人心中难掩的痛楚。
更是王朝的一段隐秘。
没想到却被萧启言这个少年一语道破。
等等!
萧启言?
萧枢天忽然又想起少年的名字。
与自己失落的长子同名同姓,莫非也是巧合?
他想起刚才在外殿,看到萧启言的第一眼,就觉得他莫名熟悉。
现在想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感觉,应该绝非偶然。
他心念电转间,也不忘了对萧启言询问道:“小神医,我见你虽然将病情说得十分严重,但严重不见惊惶。说话中气十足,显然是有可医治的手段,是否?”
堂堂一代帝王,说话的时候居然隐带颤音。
可见其内心充满期盼,又生怕连着最后的希望都被夺去。
显然爱极了苏皇后,几欲入骨。
“对,草民不才,确实有法可治。”
萧启言微微一笑。“此症难处,在与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