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效仿古人,半夜出门访友,搞得跟王羲之的儿子雪夜访戴逵似的;有时候又乘风而去,像阮籍那样潇洒闯入深山,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他心里那套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翻天覆地就翻天覆地,手指随便那么一比划,瞬间就能吓得鬼神退避三舍。
肚子里装的学问能抵五车书,笔下生出的文章更是流传千古,让人顶礼膜拜。
话说大家伙都叫他斗文宋先生,这绰号怎么来的呢?原来,他老爹当年对风水那可真是走火入魔了,千挑万选地找到一块据说是宇宙无敌的宝地埋葬祖宗。
那位风水大仙拍着胸脯保证:“这地形铁定是金牛开口格局,下葬后绝对能生出个智商爆表、写文章能亮瞎眼的超级学霸,搞不好还能红个百八十年。”
那天挖墓穴的时候,天降异象,一道贼亮贼亮的光直接瞄准北斗七星中间那个大黑洞射过去。
再往下挖了三尺深,嘿,蹦出来个长得跟麒麟似的家伙,还自带白泽般的光环,不吵也不闹,悄咪咪地就溜进了宋家宅子藏了起来。
有几个好奇心爆棚的邻居跟着进去找,结果愣是没发现它的踪迹。
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不到一年时间,宋濂小朋友就呱呱坠地了。
周围邻里们八卦得不行,传说在他出生那一夜,宋家的房子简直跟K歌房一样热闹,整宿整宿地龙吟虎啸,响彻云霄。
等到宋濂长到四五岁,就已经能够一天背诵一万字,比电脑打印还快。
有一天,家门口忽然晃悠过来一个和尚,号称自己看相准得不得了。
宋濂他爸一听,赶紧把儿子拽出来问那大师:“师傅啊,我这小子将来会怎么样?”
和尚一看,眼皮一跳说:“哎呀妈呀,这孩子可是北斗木獬星转世投胎的,手心里肯定藏着什么神秘符号。”
大家伙一听,立马围上去瞧个究竟,果然看到宋濂小盆友的手掌纹路清清楚楚组成了两个大字——斗文。
随着宋濂长大成人,凭借一手好文采名震江湖,斗文这个响当当的称号也随之传遍四方,从此人们都尊称他为斗文宋先生。
大夫孙炎一路狂奔到宋濂家门口,结果发现人家门户紧闭,门上赫然贴着一张告示:“若真有铁粉来找我,记得去台州安平乡碰头哦!”
孙炎只好调转马头,驾着小毛驴直奔台州安平乡。
没过多久,他就一头扎进了安平乡的深山老林里。
他远远瞧见三个怪咖并肩走来,都顶着四角斜镶的东坡帽,穿着宽大的沉香绵布大袍子,腰间挂条像是练过的皂丝绦,脚踏白袜配棕结三耳草鞋,那打扮就像刚从古装剧片场出来似的。
后面还跟着一个双丫髻的小书童,身背一筐琴剑行李,悠哉悠哉地迎面晃过来。
孙炎仔细瞅了瞅这三位,心想:“嘿,这三个家伙里头估计就有那个宋濂。”
于是他把小毛驴拴在柳树荫下,让跟班先别乱跑,自己整了整头上那块布巾,走上前去礼貌地问好:“请问几位是宋濂先生的粉丝团成员吗?”
那仨人也纷纷回礼,其中一人好奇地问:“您找我们家宋濂有何贵干啊?”
孙炎看着他们一身文人墨客的行头,虽然还不清楚具体情况,但还是笑着回答:“哎呀,我是宋濂先生的资深仰慕者,特意穿越半个中国来拜会求教。昨天我在金华时,看到宋府的大门上写着:欢迎来台州安平乡寻我,所以我就顺着路标来了。看你们几个气质不凡,地点又对得上,我就厚着脸皮冒昧前来问问。”
那人听了乐呵一下说:“没错,我就是宋濂本人,不过咱们还没混个脸熟呢,不知道您尊姓大名?现在这田野乡间,也不是我家客厅,真是有点尴尬哈!”
另外两人一听,赶忙接茬儿:“兄弟,你这一路奔波不容易,虽然我们现在正要去串个门,但离咱家也不远,要不你先跟我们回家喝杯茶歇歇脚,再商量下一步计划吧!”
就这样,孙炎和这三位“疑似宋濂”的文艺青年们并排走在田间小道上,那俩人还贴心地派书童先回去准备扫榻以待,打扫干净接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