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梦一场(1 / 2)

不出所料,明军不到一月时间,北方各省全部光复。

明军所到之处,守军纷纷献城投降。

因为清军攻占城池后,就急忙挥师南下,根本就没有派几个兵守城。

很多城市在明军来时,都还是无政府管理状态,见有人来接手,当然举手欢迎。

曹文诏率兵攻入清军老巢沈阳,满清部族在代善的带领下投降。

部分族人不愿意投降,就逃入大兴安岭重新从事渔猎生活。

为了防止女真族再起叛乱,曹文诏将女真族人分散到两京十三省,希望通过满汉通婚,稀释女真族的野性。

他的做法我深以为然。

北方各省光复后,人民自发拆除了忠义墙。

象征着南北再次统一。

我也将南方的土地新政推广到北方,深受老百姓拥戴。

同时也在北方修建市集道路,准备大力发展北方各省的商业。

并号召南方商人到北方经商,并给予相对南方的税收倾斜政策,引导南方商人到北方各省经商建厂,发展北方经济。

至于都城,也不准备再迁回北方。

一则是劳民伤财。

二来南方已经是大明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都城建在南方,有利于朝廷对市场经济的感知,以便做出真正有利的决策。

北方光复后一年,也就是1639年,蒸汽机终于研制出来,是世界第一台蒸汽机。

随着蒸汽机的问世,工业革命也在中华大地展开。

蒸汽机最先是应用在纺织业。第一代蒸汽机械纺织机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一台纺织机一天织出来的布,比人工织一年还多,极大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成本的降低,也使大明的布匹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

各国商人纷纷到大明进口布匹,一时之间,布匹的销售额竟比传统畅销品陶瓷和茶叶的总和还多。

接下来,蒸汽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利用。

让大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商业的繁荣也造就了一批新兴的富裕群体,按四百年后的说法叫资产阶级。

他们虽然是富人,但他们的财富是凭的是自己出众的才干和敢闯敢干的勇气挣来的。

他们的财富,是靠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得到的报酬。

和传统的门阀贵族是有本质区别的。

门阀贵族本身是不创造任何财富的,因为他们从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他们唯一造富的手段就是依靠手中的权力掠夺人民。

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自由,热爱民主,希望能在国家的决策中发表自己的主张。

这些人就是未来议员理想人选。

因为他们有能力,有思想,有勇气,有主张,最重要的是他们出身基层,知道民众的疾苦,也能代表老百姓的利益。从政之后,不会提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施政方案。

1642年,第一辆蒸汽火车在南京研制出来

。随后,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开始铺通。

火车通车之后,大明从南到北只需要5天就可到达,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火车通车之后,极大的加速了大明各地人员和货物的流通。

原来在北方只有杨贵妃能吃到的荔枝,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随意品尝到,也要不了几个钱。

西域的哈密瓜、葡萄干原来都是贡品,专供宫里的,现在在南方街头随处可见。

北方特产苹果已经成了南方民众的必备食谱。

南方的大米也被北方人热捧。

老百姓也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南闯北也不再是大人物的专利。

小老百姓也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645年,第一艘蒸汽轮船在扬州造出。

是世界上第一艘动力货船。

动力轮船的产生,极大的提升对外贸易速度。

原来的人工动力船只,从大明到欧洲各国至少要一年半,而现在只需要二个月时间。

且蒸汽轮船的载重量更大,更加节约运输成本。

自轮船产生后,大明对外贸易总额翻了三番。

还有众多国家和商人到大明求购蒸汽货轮。

每艘开价都是500万两以上,共收到船只订单十八艘,订单都排到五年后了。

因为蒸汽轮船的建造,大明一跃成为第一出口大国。

因做外贸发家致富的富翁,多如过江之鲫。

1648年,大明正式实行君主立宪。

根据人口和地域面积,将全国划分成500个选区,每个选区由当地民众一人一票选出一个议员。

此次竞选由两个党派竞争。

一个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