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是外行,也是四百年后的外行,现在的我,可以说得上大明商业专家。
毕竟只有我见过什么叫商业繁荣。我自我安慰道。
首先得道路通畅......再就得有市集.......
憋了半天,我想出这两条。
这可是商业繁荣的必要条件,必不可少的。
对,就是修路和修建市集。
要想富,先修路。
我记得这句谚语,我更加坚定自己想法。
当即就决定让各府县建立道路局和商业局。
商业局负责在当地四处通达的地方修建市集,道路局负责修通市集通往各县、镇、村的道路。
就地招聘这些流民来建设市集和修通道路。
道路修通,市集建立好可以鼓励这些流民作为第一批商业从业人员,将市集租给他们,既可以安置流民,让其安居乐业,又可收租金、税金。
这是多好的事情啊,我真他妈的是个天才。
想通这些方案后,我召见了袁崇焕及史可法。
当面宣布了对他们的任命,交代如何他们安置流民,以及建立市集修建道路的思路。
怕他们执行中间有偏差,特意强调,进度及时汇报,如有疑问,及时上报。
我对市集的建立充满期待,仿佛都已经能看到市集繁华繁忙的样子。
为了先做个模板,给到各府县借鉴。
我决定让袁崇焕在南京先建一个市集,市集建在靠近长江的位置。
这样,不但南京的商人可以在此市集交易,全国,甚至国外的商船都可以到此处贸易。
因为当时商品主要运输方式主要靠水路运输,靠江靠海城市建立市集有利于商品的流转与运输。
市集位置确定好后,我建议袁崇焕将要根据地方特性来规划。
比如南京要突出水产、丝绸、农产品等,而江西要突出陶瓷、浙江要突出小手工产品.......
总之要能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发挥区域优势。
望着市集规划地,我憧憬着这里繁华热闹的场景,希望能在这里见到各国商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