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十章 小山村(2 / 3)

五仙门 看得两叁言 1775 字 2024-02-09

步踏出,飞了上去,碧绿葫芦一个盘旋后,化作一道碧绿光芒,向远方天际射去。

少妇放下食盒后,便去到了李伟身旁边,帮忙伸手帮忙紧了紧地头的麦捆,但随即觉得身后不对,不由回头看去,只见除了小武在拿着土块扔向远处,却是没了其他声音。

他喝得甚急,不少清水自嘴角洒落后,落在了胸前衣襟之上,让本就有着汗水的衣襟,颜色更深了几分。

在家中时,李伟都不让她提起那位小叔,只要提起后,二老定是几天郁郁寡欢,刚才却是公公自己说出了口,这便是勾了心事上头。

这时,那端庄少妇也拎着食盒走了过来,也是听到了李伟的话语,轻声开口。

“爹,你把小武放下,都忙了一上午了,要我说,你下午就别过来了,就在家带带小武,让娘亲做饭,我与小玉在田间忙活就是了。

昌伯依旧脾气如牛,只是不待他将话说完,一个清脆的童声,便远远地传了过来。

说话间,老妇人也有些气喘地追了上来,嘴中一个劲地说道。

“爹,你也说这几日老天晴朗,你便不用来了,在家和娘带带小武不就成了。”

他身侧的老者正是昌伯,昌伯几年间,已然苍老了许多,那本还挺拔的腰板,已然渐渐佝偻,脸上皱纹更多,只是精神还算矍铄。

说话间,便将食盒放在了田梗之上。

“你这婆娘,恁得事多,山里男娃,那有那许多道道,老三与老五小时,哪个不是这般过来的,碰破点皮毛,你就哭的让人心烦,怎不知当初娶了你这般妇人!”

“小武,小武……你这般淘气,奶奶可不喜欢了,要是磕到哪,这却如何是好?”

此时,梯田间,一块块麦黄中,偶尔可以看见有人影绰绰,正是收割季节,不少地头已堆积了一个个麦垛,等着拉回后,打场扬麦。

李伟则是轻叹一声,拍了拍她的手背,低声说道。

昌伯正在与李伟说话,听得身后孩童声音,不由急忙转身。

“哎,爹,我晓得,没事的,这腿早好了。”

大青山脚下,一个小村落坐落其间,层层梯田环绕,田间麦儿已黄,地头田梗上,一排排树荫正浓。

“小武,小武,你慢些,到处都是麦茬,莫要伤了你,你听见没,慢些……”

而老妇人的身后,是一名年轻端庄的妇人,双手拎着食盒,也是无法走快,眼见孩童这般急奔,却是在呼了一声。

五月山间并没有太酷热感觉,习习风中,反有丝丝凉意在身,与照在身上的阳光相益,让人心神舒适。

灌木荆棘丛中,不时有野点缀其中,或黄,或蓝,或红,或白,星星点点,如丽人丛中笑意,使得一座座山峦起伏中,散发着五月春末夏初浓郁气息。

想到当初答应兄弟的话,现在却还是让爹娘跟着忙里忙外,歉意顿生,此人正是李言的三哥,李伟。

田埂上,他快走几步将肩上麦捆卸在了地头,然后撩起短袖粗布衣角,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顺手拿起地头的瓷碗,直接插入桶中,舀起一大碗凉水,仰头间便喝了下去。

“爹,夫君说的是,这田间之事我与夫君做了便可,你在家带带小武,让娘亲空出手来,做做饭食便是了。”

一块地头田间,一名青年正跛着足,将一捆扎好的麦捆杠向地头,虽然他腿脚不便,却也是行走不慢,青年肤色黝黑,眉宇间竟与李言有七八分相似。

数年中,李伟也因李言当初带给家中的银俩,盖了新房,并且也娶了数十里外另一山村的女子,来年也便有了孩子。

昌伯急忙向前迎去,紧走一段路后,便迎着中,将那孩童抱在了怀里,更是疼爱。

“胡说什么,家里就你一个壮劳力,田地却有十五亩,这般收割要到何时……”

五月,大青山郁郁葱葱,植被一如往年般,层层青绿从山脚铺向山顶。

一行人前后脚中,都来到了地头之前,李伟望着抱着孩童,正在不停逗弄的昌伯,不由说道。

昌伯听了这话,停止了逗弄怀中孩童,转头眼睛一瞪。

可是任凭李国新托关系如何打听,却也是丝毫探不得半点李言的去处。这般情况下,李言一家只好耐心等待,等着李言有朝一日稍来书信,只是这一等,便是数年。

“我当是谁,原来是我的乖孙儿,小武就知道心疼爷爷,你……你慢些过来,爷爷一会再尝尝小武给的吃食。”

李言最后一次稍来东西,还是四年前的事情,他通过李山捎来了一条说是季军师给的腰带,最后被村长放到了祠堂之中,同时也带回了不少银两,之后,便是再无这位弟弟的消息了。

待瞧清远远过来三人后,更是看见前方拿着馒头,一颠一颠跑着的孩童,不由老脸上露出笑容,霎时连脸上堆积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

抱在怀里后,便用白的胡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