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捕获民心的方法,老曹激动了(1 / 2)

心中愤懑的曹操,撇了撇嘴角。

“除了这些,这个臭小子还说什么了?”

“都念出来让本相听听。”

“除了这首诗,钟宸还说了一句诗。”

“一句诗?”

曹操挑了挑眉头。

“这小子今天是怎么了,去了烟雨楼,一下子变得文雅起来了。”

“这烟雨楼莫非有什么奇特之处不成。”

“文若,你继续念吧。”

“让本相听听,他这句诗写的又如何。”

听到曹操的话后,荀彧点了点头,随后沉声说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和之前的诗相比,这句话乍听起来,的确没有那么惊艳。

但是,细品之下,曹操和荀彧便都发现诗句中不凡之处。

“不论兴亡,百姓皆苦?”

“文若,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面对曹操的质问,荀彧不自觉的眉头紧锁。

沉吟片刻后,他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

“主公,文若只能解出后半句。”

“但对于前半句,实在是无法参悟,理解不了。”

听到钟宸的这句话,连荀彧都无法完全参悟。

曹操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后半句理解起来的确不难。”

“天下乱世,朝纲崩坏,百姓疾苦。”

“这些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兴与亡相对。”

“如果亡代表着王朝消亡,那这个兴,就表示王朝的兴盛。”

“盛世之下,百姓依然疾苦,这又是为何?”

曹操和荀彧二人四目相视,随后纷纷无奈摇头。

这个臭小子,又给老夫出难题。

不行,等他从烟雨楼回来,必要让他好好解释一番。

就在曹操思考如何向钟宸询问这句话内涵的时候。

荀彧目光闪烁,内心感慨。

这就是他真正的实力吗。

随口之言,便蕴含至理,让人难以参透,回味无穷。

他若是能够入朝为官,必然能够给朝堂带来不一样的风采。

念及此处,荀彧再度看向曹操,谏言道:

“主公,此少年身负经世之才。”

“他若是能够入朝为官,我曹营实力定能大涨。”

听到荀彧谏言,曹操心中颇为无奈。

文若啊,老夫也想让这个臭小子当官。

可是人家说什么也不同意啊!

说什么,要去过逍遥自在的小日子。

现在倒好了,跑去烟雨楼去逍遥了。

依我看,品尝了温柔乡的滋味,

这小子,以后怕是要常驻烟雨楼了。

想到钟宸如此自甘堕落,曹操心中气不打一处来。

摆了摆手,他示意荀彧继续往下念小册子上的内容。

看到没有回应他的谏言,荀彧心中明了,知道对方有难言之隐。

扫了一眼后面的内容,他继续说道:

“除了这些诗句,钟宸还评价徐庶的格局小。”

“说他...”

看到后面记录的内容,荀彧顿时瞪大了双眼。

一瞬间他便被小册子上的内容给吸引。

飞速阅读的同时,竟忘了读出声来。

“文若,你怎么了?”

“这小子又说什么了?”

话听一半的曹操,心里顿时抓痒挠腮的,十分好奇钟宸后续都说了什么。

听到老曹的催促,荀彧也回过神来,连忙继续往下念道:

“他说,徐庶心中只有小家,而无天下百姓,没有大家。”

“所以格局狭小。”

如此说法,曹操听后倒是觉得颇为新奇,忍不住的追问:

“在这册子里面,有没有记录他对徐庶的看法。”

“若是有记录,你也说来听听。”

钟宸对于徐庶的评价,册子上面自然记录的清清楚楚。

只是,有些话,荀彧刻意跳过无视。

毕竟,这些话若是让曹操知晓。

很有可能给徐庶带来杀身之祸。

但是,当他听到曹操主动询问相关内容后。

荀彧也知道,自己无法再隐瞒下去。

“主公,钟宸评价徐庶他,身在曹营心在汉。”

“有能力,但为了坚守心中道义,不为主公献计,缄默不语,甘愿平庸。”

听了钟宸的评价,曹操目光冷峻,面沉如水。

书房内陷入一片寂静之中,压抑的气氛,令屋内的空气都渐渐凝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