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镇上商队(2 / 3)

,但却始终找不着,于是拿着牛皮、颜料、刻笔、香料、盐等物品去柜台结账,顺便问问老板哪里有弓箭。

柜台前,几个衣衫亮丽的中年男子正在和老板谈笑,估计也是进店采购物资的商旅。

显然他们已经备好物资,老板也派伙计打包好,正往门外搬运。

柜台里面的老板殷勤地道:“各位大爷请放心,我敢夸下海口,这些弓箭,对付野狼野熊,不在话下。要是弓无力,箭不利,你们就回来拆了我这百杂铺的招牌,绝无二话。方圆百里,没人不知我百货铺王二的为人,如有货不对版,我十倍奉还。”

其中一个商人道:“王老板直爽远近闻名,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我们自然是放心的。这弓箭我都看过了,是强弓利箭。”

王老板哈哈笑道:“小本生意,不敢弄虚作假。瞧几位爷如此气派,手下的商队估计也是做大买卖的,小的在此祝各位爷一路顺风,生意兴隆,哈哈,生意兴隆。”

见他们谈笑得正兴起,一时半会没有停下来的苗头,梁羽只好走到柜台前,插话道:“王老板,请问贵店的弓箭放在何处,我想买上一把弓和一些箭。”

王老板瞥了一眼那几位商人,又望向梁羽,面露难色道:“真不巧。弓箭已经被这几位爷买光了,刚刚打包好,正要搬上马车呢。”

说着他一脸不好意思的继续道:“实在抱歉。这下批弓箭还得等上些时日才能运回来,一时半会还无法供应。不瞒你们说,小店里的弓箭都是突厥的一位高匠造的,那真是弓也好,箭也好,比普通工匠做的弓箭强多了。”

梁羽叹了口气道:“这……小弟本想买把弓箭防身,看来还是来晚了一步。”

接着他又转向那几位商人道:“几位老板,能否让一把弓和若干箭给小弟呢?”

其中一个商人,走到旁边的几个箱子前,拉开其中一个箱,拿出一把弓,又拉开另一个箱,拿出一扎箭,递给梁羽。

他朗声道:“小兄弟拿着,不就是弓箭嘛,好说。”

梁羽接过弓箭,抱拳行礼,轻轻一笑道:“谢谢几位老板。”

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带头的商人道:“小兄弟不用客气。我们就是拉点货倒卖倒卖,小生意,赚点小钱养家糊口。所谓出门靠朋友,帮个小忙不值一提。”

梁羽拱手致谢,说道:“听几位老板口音是从中原来?现在时势不稳,边境混乱,几位老板可要多加留心。”

那商人点头道:“多谢小兄弟提醒。我们从幽州过来,走趟货去契丹,然后从契丹走趟货回来,一来一回,这口饭算是吃上了。中途要是有个什么变故,能应付就应付了,不能应付那也只能要人不要货,逃命要紧。”

说着他哈哈笑道:“不过这条商道很多商旅走,是资货流通的必经之路,无论是突厥契丹还是大唐,都不会太过干扰,只要不是遇到特别厉害的马贼强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另一商人道:“小兄弟请放心,这条商道我们都走了好几遍,从没出过事呢。”

那带头商人望了梁羽一眼,问道:“听小兄弟口音也像中原人士,年纪轻轻怎地也到边境来了?难不成也经商走货,做两地倒买倒卖的生意?”

梁羽摆手道:“老板见笑了。我是闲来无事,一路游历而来。这不,刚从吐蕃沿着营水一路往下,正要去河东地区看看呢。听说范阳城繁华昌盛,想去亲眼目睹一下。”

一个商人看着风华正茂的梁羽,感慨道:“年少轻狂好呀。年轻人游历大川名山,增长见闻,好事,好事。”

仿佛他年少时也曾轻狂过,妄想游历天下,笑傲江湖。

梁羽笑道:“不怕几位笑话。教书先生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子认为,这万卷书要读,这万里路也要行。”

那人抚桌哈哈笑道:“在理,在理,这话说得好。光读书就只能是书匠,光行路就只能是商贩,都不好。哈哈,你看咱们这些商贩,赚的都是辛苦钱。”

百杂铺的老板也跟着陪笑道:“几位爷都是凭真本事吃饭的主,让人敬佩得紧。天下书生千千万,十年寒窗,最后能有几人金榜题名,登堂入殿,出人头地?还不如咱们做生意来得实在。一算盘买卖,养家糊口,安居乐业,人生如此,应该知足矣。”

梁羽笑道:“是是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最后不也下海经商了么?可见三十六行,不分贵贱,心之所向,则此生无憾。”

那商人也爽朗笑道:“想必小兄弟万卷书也读了,万里路也行了,就没想过要去参加科举考试,谋个一官半职?”

梁羽附和道:“哈哈哈,如今小子还在这千里之外的边境,可谓山高皇帝远,科举之事,等有机会到长安城再说吧。正如王老板所说,天下书生千千万,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无所谓了。”

众人哈哈笑道:“好一句无所谓。来来来,以茶代酒,咱们喝上一杯,希望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