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雨欲来(1 / 2)

光和六年。

庐江郡舒县。

周府书房里时任大司农的周忠紧锁眉头缓缓说道:“晖儿,你知不知道私自打造甲胄是大罪,若被有心人抓住把柄会给我周氏带来灭顶之灾!”

“父亲,时不我待,还记得孩儿书信里跟你说过的黄巾教吗?”

在周忠对面一位面目俊朗神情坚毅的少年郎答道。

只见他继而在袖袍里拿出一些竹帛;“父亲请看。”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书房里的气氛愈加沉闷。即便是主管一国财政大权的大司农周忠此刻额上也不由得析出一层冷汗,眉头愈加紧锁。

良久周忠再次发问“此事当真?”

周晖:“父亲,千真万确,这是勇叔带队历经半年来多方打探得来的结果。黄巾教不仅聚众数十万,教内信徒遍布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和豫州,无数教众宣扬张角太平道理念,将张角奉若神明,并且把教众分为三十六方,设立大小渠帅,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由他统一指挥。”

“教内还私自打造兵器,制作舆图。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孩儿推断三年内此人必定起事”

“届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周氏几代积累恐将毁于一旦,还请父亲思之慎之。”

周晖说完便单膝跪倒在地,只是眼神坚定的望着在他对面的周忠。

静谧的书房内。

周忠抚须思虑片刻,便快步走来扶起周晖,解下其腰间玉佩,递给周晖,欣慰说道。

“也罢,黄巾一事为父也略知一二,只是未曾想一别数载我儿竟有如此之能,诚乃周氏天幸,这是我周家祖传玉佩今日传给你,持此佩如家主亲临,切记谨慎行事,我明日即刻动身回京。”

周晖随即系好玉佩,跨步走向周忠倾向其耳边。

周晖:“父亲且慢,着急回京是要向天子禀报黄巾教一事吗?只怕届时满朝诸公全然不信,孩儿还另有罪证及黄巾教弃暗投明证人在外,届时父亲一并带回返京。”

“另外我唤父亲回乡可不止这一件要事相商,孩儿……”

不觉间日落月升,舒县的炊烟渐渐散去,月光的银霜铺满大地,多少谋划私语又随风而去。

原来周晖是延熹七年即公元164年腊月生人,过几日便是周晖十九岁生辰。

而周晖趁此节点,把父亲周忠叫来

第一:提醒周忠黄巾教是好让他在天子面前再记一功,反正再过3个月唐周也会告发黄巾教起义,不如把这个功劳截取,谋划得当也未尝不可提前完成周家二世三公成就。

第二:是为了提前取字,通过周忠让与周家交好的大小世家豪族吹捧一下自己,提高一下自己的声望,好于明年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举孝廉迈出做官的第一步。

第三:便是与周忠商议,让其相信,并且做好相应准备应该怎么抵御这一次的黄巾人祸,挖沟壕,修缮城防,准备刀枪弓弩、粮食辎重,桩桩件件都需要可靠亲信去做,都需要耗费无数钱粮,这必定需要整个家族齐心合力才能完成,所以必须要让当代周氏家主周忠回庐江舒县仔细商讨。

兵戈一起,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壮士尸枕青山,不得不慎之又慎。

……

次日,鸡鸣破晓。

舒县周家传出消息,周家年轻一代翘楚周晖今日取字,于是大开流水席宴,由门下童仆食客广为传达。

于是舒县大小官吏、豪族子弟无不蜂拥而至。

一时间周氏门庭若市,车马云集。

而主角周晖此刻也忙于人情世故,与来往宾客畅谈欢饮。

值得一提的是席间多有女宾,尽皆赞叹周晖容貌。

只见周辉,身高八尺,剑眉星目,面如冠玉,一笑使人如沐春风,似照四月暖阳。

不得不说在古代这些世家豪族经过一代代的基因改良,大多不会丑到哪里去。

舒县县令陆良更是直叹周晖有古仁人君子之风,周晖当即回了一句公为政清明,乃舒县父母官,更是让陆良眉角带笑。

由于上一任的庐江太守陆康被奸人诬告,所以在上个月调任他处。

所以目前一郡治所的舒县只有县令陆良为最高官职。

这个陆良就是陆康、陆议族人,此时陆议才刚出生,未满周岁,在周晖的记忆中多年后陆议会改名叫做陆逊。

而陆良的举主正是周晖的父亲周忠,在上个月正式上任。

在汉末举主恩如再造。

能得到周忠儿子周晖的认同,陆良已然是达到此次宴的目的。

至于陆良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官,周晖却不甚在意,一是为时尚短难以定义是好是坏。

二是在这个吃人的古代君权社会,屁股决定脑袋,可能有人觉得陆良是青天大老爷,有人却恨之入骨。

在察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