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等于没分家,住在新房,吃在老屋,兄弟俩平时也在老屋和爷爷一起住。
许村的年味还算很足,腊月二十五开始算正式入年,但是对于农民而言,过年真正休息的日子只有三天,除夕、大年初一和初二,这段时间也是很多人农田正忙时。许村是种烟大村,冬天正是整理土地和育苗的好天气。农历12月,老黄牛又轮到许一诺家看,她这几天接过了这个任务。
其他人都在老屋厅帮忙写对联。许村人很少买对联,许小灿和许小齐的爷爷每年都会申请村里为村民免费提供对联,许小灿和许鹏是写对联的主力,他们的毛笔字一直写得很好,从小到大在很多比赛中获过奖。
大年三十早上,许一诺爸妈都在准备晚上年夜饭的食材,许一诺姐姐在帮忙,她今天的任务就是放牛和贴对联。早上七点,许小灿就过来催促许一诺起床,放牛、贴对联、全村宗祠烧香、吃年夜饭、到荷花池放烟花、看春晚跨年,很忙。
许一诺和许小灿说是放牛,其实就是出门溜一圈,让牛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吃一吃青草。他们把牛放在离家很近的农田,七点半出发,九点半就回家,他们坐在小溪边的桥上看着牛吃青草。小桥边有个小菜园,许一诺妈妈在小菜园种了一小段田埂的萝卜,许小灿下去掏了两根,洗干净后丢给许一诺一根。
许一诺咬了一口萝卜,皮有些辣,但萝卜中心部分很清甜,她突然想到,每年大年三十她和许小灿都在偷萝卜,他们总有一些事情要经过萝卜地。
“许小灿,这是咱们第几年偷萝卜了。”许一诺问。
许小灿想了一下:“五岁开始,十几年了。”
“真好,有你们真好。”从小到大,许一鸣和许小灿都在帮着许一诺干活,村里人经常说许一诺的妈妈白捡两个儿子。
“别感慨了,你五十岁在种田,我也依然会给你帮忙。”许小灿咬了一口萝卜,果然很甜。
放牛结束后就是贴对联,许一诺的家很大,要贴十几分对,这个家也有许一鸣的份,这种要爬木梯的活就交给他了。
下午两点,他们带着香火炮竹和一只鸡、一壶酒、一块炆盆在村头集合,这也是许村的习俗。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会带着这些在村子里的祖祠烧香,供奉祖先,更勤劳的人村子里二十一座祖祠都烧回来,他们几个就是在几个宗祠走一圈。
许村的年夜饭,每家都差不多,盐酒鸡、芋子包、炆盆是固定菜,再加点其他的就差不多了,吃年夜饭也是各家轮流走一趟,看着看着就吃饱了。吃完年夜饭,几乎都是小孩一波,大人一波,大家分开守夜。
许一诺收拾完还早,姐姐和同学们聚会,爸妈和朋友聚会准备晚上去庙里烧香,许一鸣他们都在自家宗祠帮忙守夜,许一诺每年都觉得这种活动无聊,她先回到家里等他们一起去荷花池放烟花。
她在家打开春晚,春晚的小品都是北方方言,她听着很无聊,她每年都要说一句“怎么没有南方方言的小品”。
晚上八点,陆续收到很多拜年短信,一看就是复制的,也没有什么意思。她打开□□空间,看看大家都在吃什么年夜饭。
她打开李明明的对话框,正准备要写拜年祝福语,没想到李明明先打电话来了:“你现在来荷花池。”
“你来了?”
“嗯。”
许一诺很惊喜,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不用过年吗?不用守夜吗?从县城到许村要一个小时,他和谁来的?
许一诺换好鞋,飞奔到荷花池,李明明已经摆放好了一大排的烟花,在荷花池旁边的椅子上放着福娃,五个小玩偶在排排坐。
“你和谁一起来的呀?大年三十你不用在家陪家人守夜?”许一诺喘着气问。
“我们从老家出来,我爸妈今晚到许村的同学家聚会,看我无聊就把我带来了。”许一诺头上绑了一个小揪揪,配上红扑扑的圆脸,整个脑袋很像一个苹果,李明明忍不住捏了一下。
许一诺摸自己的脸:“李明明!停止对我圆脸的攻击!”
许一诺看到了池塘边的烟花:“这些都是你带来的吗?你找我放烟花啊。”
李明明掏出打火机:“你不是很喜欢看烟花,今晚就看个够杯,你退后一点,我要点火了。”
许一诺退到旁边的亭子,一瞬间,荷花池被烟花照亮。农村没有禁止烟花,每个节日从不缺少烟花,还有很多游客到许村旅游时也会买许多烟花在晚上放。
每当烟花照亮天空的那刻,无论许一诺在做什么,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看向天空。她喜欢烟花的短暂,一瞬间的美好可以让她抵挡无数个在田间地头被太阳肆虐、蚊虫侵蚀的日子。
李明明坐在许一诺旁边,趴在栏杆上看着她,他无数次这样看着许一诺。
李明明上高中后在其他地方收到最多的夸奖是“你变了”,李明明也觉得自己变了。这是他第一次放烟花,第一次大年三十主动让爸妈带自己和同学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