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她家的这两天,都兰可比她有用多了。
她带着董冬冬横扫各大年货市场,对行情洞若观火,指挥着买到了最便宜的春联窗花。
“橘子多少钱一斤啊大婶?”
“五块。”
都兰随便拿起一个:“马上就过年了,便宜点吧,便宜的话我多要点。”
“那你想要多少?”
“三块钱,给我来五斤。”
大婶皱着眉头倒吸一口气:“哎呦,你这小姑娘砍的太厉害了,卖不了卖不了,不能不赚钱我还往里搭吧。”
“菜市场西口那家水果档您知道不,他家苹果才只要五块,这么大的苹果,”她拿手比划了比划,“还红,别说自己家吃了,送人都可以。”
“刚才我们从那边过来的时候,他吆喝着橘子三块五一斤,是我表姐在您这买惯了,她就习惯直接来找您,也不管甜不甜啥的吧,就是咱家的老顾客了和您脸熟。”
“我家水果品质好,不是其他家能比的,再说三块钱实在太低了……”大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不想让步。
“算了算了,”都兰挥挥手,“那就三块五,三块五我要六斤,凑个吉利数,这大过年的婶子您也不容易,您看能称不?”
大婶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行,小本生意,我们也不赚钱,既然都说是老顾客了,那便宜就便宜吧。”
“婶子就是爽快人,怪不得生意做到这会还不回家过年,那谁不喜欢来咱这买啊,都是冲老板好来的,您放心,回回来菜市场我们都直奔这儿,眼睛都不带瞅第二家。”
卖橘子的大婶直夸她嘴甜,笑的合不拢嘴,称给的高高的。
称好的一大袋橘子,个个都圆溜溜的饱满,橘的发红,喜气极了。
买的东西拿回家后,董妈妈直夸她俩事情办得好。
“不是我吹,我家的孩子出去那就没有不被人喜欢的。”她穿着棉睡衣,靠在厨房门框上看老公做饭,时不时给从冰箱里递个蛋。
董冬冬喂给妈妈一瓣橘子,“主要是都兰的功劳,她那小嘴噼里啪啦的会说。”
都兰从后面抱住她,亲昵的不行:“你就是回来的时候少普通话讲的太好,像个漂亮的汉人小姑娘,大家只愿意把便宜让自家人占了。”
听了她的话,娘仨笑作一团。
“谁来帮我端菜?”董爸爸吆喝。
她们很有眼力见的上前帮忙,挨个一道道把菜摆上桌。
“快瞧瞧快瞧瞧,我这油焖大虾真是色香味俱全。”
最后一道菜被端上来,他解下围裙坐了下来。
三位女士举杯:“幸苦啦!”
“不辛苦,不辛苦,为人民服务!”
“爸,你这一大桌子真是有点夸张了。”
“过年嘛,明天都兰就要回家了,这虾可是我特意让同事给我捎的,拿到家还活蹦乱跳呢,你们快多吃。”
“今天咱们请都兰,大后天初二我舅就要请咱们了。”董冬冬靠在椅子上笑。
“你舅昨天给我打电话,说今年买的葡萄特别甜,你喜欢吃,全给你留着。”
“爸就是疼阿冬,偏她。”都兰愤愤的咽下一大口肉。
“谁说的,舅舅明明最疼你。”
“疼我?你没见他是怎么拿鞭子把我赶出来的。”
因为今年特木齐又没有去她家提亲,一向好脾气的爸爸都说了即使给三千头牛羊做聘礼也绝不把女儿嫁给他,气得她和家里大闹一场。
为什么要逼特木齐呢,他又没有更喜欢的姑娘,她可以等着他啊,总会答应的嘛。
“姑父站在你这边。”董爸爸和都兰碰了碰杯。
“特木齐那小子呆是呆了点,但也不是不堪托付的人,你们年轻人的事就该让你们年轻人自己解决,孩子大了,总得自己做主吧。”
董妈妈拍了董爸爸一下,不让他拱火。
“姑姑也支持你,这次回去我劝劝你爸,有什么事亲父女之间不能好好说吗?”
都兰喝尽酒盅里的酒,眼睛都红了:“谢谢姑姑姑父……”
“这孩子净见外……”
除夕那天的一大早,都兰就从车站坐大巴走了。
被窝里就剩自己,董冬冬一时还有些寂寞。
看了看手机,上面还是前两天晏冬发的一句“我到家了。”
她回了个“好的”,之后两个人就没有什么联系了。
不过闲着的时间也不多,中午的时候被叫出去包饺子。
董爸爸负责贴好家里、地下室和楼下大门的对联,包饺子的任务就交给她和董妈妈。
正好她擀皮,她妈包饺子。
不过她和她爸习惯单手擀皮,速度比较快,她妈包的速度相对比较慢。
时不时的面皮就在案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