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2)

杜林宜今日在翰林院整理典籍,从书库出来看到了站在外间的祁昭乐,连忙迎了上去,“殿下今日找我可是有事。”

自从上次传胪大典之后,祁昭乐亲自送贺礼上门,他平日里也就在广文馆里面能遇到祁昭乐,但祁昭乐从未私下联系他,两人就像是最平常不过的师生关系。

他一个商贾出身的文官,在殿试上得公主和圣上青睐才有了状元的名号。虽然在翰林院任职,但是在朝堂上,更多的是被看不起,在他们这些勋贵世家出身的官员看来,他还不如一个寒门出身的同进士。

后来因着祁昭乐的暗中运作进了广文馆做了教习先生,暗中却没少被使绊子。这几个月大大小小的闹剧他都经历过,不过好在无伤大雅。

这段时间,他经常想起当初祁昭乐在水云间招揽他时说的话,“先生可曾想过,只有本宫能给你想要的。”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虽然他所处的翰林院和广文馆并未有实际职权,但是确实离天子距离最近的位置。殿下在慢慢的把他往人前推去。

她今日来,应该是契机到了。杜林宜看着站在远处的祁昭乐想到。

祁昭乐没有正面回复,打量着杜林宜说道:“这大红的官服,倒是衬的杜先生好看。”

杜林宜突然得到夸奖,有些不好意思,他低下头,不敢直视祁昭乐的眼睛,“殿下谬赞。”

祁昭乐淡然一笑,关怀问道:“杜先生许久未回淮南郡,不知是否想念。”

杜林宜:“世人皆恋故土,下官自是想念。”自他来到京城,就一直是一个人,后来家中出事,更是连回去的盘缠都拿不出来。

祁昭乐:“那先生可曾想过回去?”

回去?什么意思?杜林宜不明白祁昭乐的意思,她不应该留他在京城,让他慢慢的往上爬,一直到能够为她提供助力的时候。

他有些不解,“殿下是想让下官请求调职?”

祁昭乐解释,“昨日去了趟司天台,乔大人说,淮南大雨将至,应当就是这几日,恐怕不过十余日,便会有消息传来。”

大雨将至!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杜林宜小的时候经历过淮南郡的洪灾,饿殍遍野,浮尸满地来形容也不为过,更何况,淮南以东便是金陵、韶州等地,届时大水倾泻,危及之地数不胜数。

杜林宜询问:“殿下的意思,让下官回去,是治水?”

祁昭乐点头应下,“是,但是这次,本宫会请旨和你一同前去。”

若此番是天灾,她若能成,便可以有极大的民间威望;若不是,那便游历一番,也不算亏。

祁昭乐同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杜林宜毕竟人微言轻,一路上免不了会有官员使绊,她在,至少那些地方官会忌惮。况且恐怕中途还会被朝中其他人将这差事抢了去,她可不想看到这个场面。

祁昭乐见杜林宜不答话,还以为他在犹豫,“杜先生,这虽说是个肥差,但如果办不好,你我都会遭世人白眼,你若不愿,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她要多费一些功夫。

杜林宜目光如炬:“殿下说笑,淮南郡是下官故乡,就算殿下不说,届时我也会请命前去;此番就算是千难万险,下官也不在惧怕。”

得到回应,祁昭乐便按照昨晚的临时规划吩咐道:“三日之后,圣上便会收到司天台的奏折,届时一定会有官员请命前往。我希望在此之前,先生能拟一份详细的应对之策,细到所需的资金人数、灾粮药品分发,那时必须要保证比朝中任何一个官员提交的奏折都要详细,让圣上在面对朝臣质疑时,可以直接拿你的奏折说话,让他们知道只能任命你。”

杜林宜:“但下官阶品低微,无法参加朝会。”他怕他的奏折还未呈上去便被截断,呈上去还不知道会不会被搁置。

祁昭乐昨天晚上就考虑到这些情况,到时不担心,“无妨,你到时交给本宫,本宫代为上书,圣上一定会看的。朝堂上,本宫自会帮你争取。”

祁昭乐站起身,准备离去。杜林宜跟随着她,走到了官署的门外,目送她登上马车。一旁的铃儿拉起了车帘。就在此时,祁昭乐突然叫住了杜林宜。他站在马车的一侧,而祁昭乐则站在高处,微风吹过,吹动了她头上的步摇,微微摇晃。

那微风中,传来了祁昭乐的声音。她的声音并不响亮,但却充满了力量。“如果这件事情能够成功,杜先生自然能够扶摇直上,你我两人都将名留青史。”

话语落下,她转身进入了马车之中。只留下杜林宜一个人站在原地。他看着远去的马车,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心口。祁昭乐的话,像是深深地敲打在他的心上,那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破壳而出。

他在京城苦读,不愿离开,为的是能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虽有淮南才子的名号,但在长安,他始终不得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有了转机,仿佛是从遇见她的那一刻开始。

最新小说: 含黛 心动难眠 谬果[破镜重圆] 他,又出现了[穿书] 娇娘二嫁 念念勿忘 奉御女官(清穿) 大明一家人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娇华(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