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插曲一结束,韩珞桌上的饭菜也凉透了,最后只能打包剩下的饭菜回出租屋了。
转开门锁关上房门,把饭菜往冰箱里一放,拿起茶几上的矿泉水咕噜咕噜的一仰而尽。
北城的冬天从11月初就开始供暖了,韩珞租的是一间公寓50多平米。因为位处楼层的东南角实际多赠送了十平米的入户南花园。精明的房东把入户花园隔成了卧室。所以虽然只有五十多平米但实际使用起来相当于一间一厅的房子。
省下了一间卧室的面积,显得整个小公寓宽敞多了。韩珞当初看中这个公寓就是因为采光和独立的外阳台设计。所以狠狠心咬牙坚持签了两年的合同。每月的房租是3500元。
当时租这个公寓韩珞做的是两手准备,如果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韩珞觉得暂时就住在这个小公寓渡过最初的职场新人阶段。要是能考上研究生呢,这就是未来三年继续苦读生涯的小窝。因为她同宿舍的三个室友均准备工作了,韩珞觉得自己未必有心思精力再去磨合新的室友。
所以不如干脆研究生的时候不住校了。韩珞的室友们:
徐方宁是本地人,家里已经有安排了。江瑶瑶家里是做生意的,所以大家经常开玩笑的说瑶瑶觉得不开心了就回家继承家产去。万绮也是来自小镇。但是万绮表示四年的学海已经折磨的她欲生欲死,准备换个其他类型的工作。
所以一个宿舍的人估计最后只有她和徐方宁从事法医这个相关的行业。
从衣柜里拿出换洗的衣物,放在浴缸边上的衣篓里。打开浴缸上方的水龙头。等着浴缸接满水的间隙,韩珞坐在浴缸边上拿着梳子缓缓的疏解头发。镜子里倒映出的侧脸机械式的重复着动作。
打开手机,点开了父亲的微信,打了几个字又撤了回去。算了,等研究生的考试分数出来再说吧。
韩珞从七岁开始的时候就能搬着小板凳,在家里那窄窄的杂货铺货架边上爬上爬下帮客人拿各种东西。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小小的她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只是普通人的韩珞从小努力学习。只要是有关各种学习上的奖励,小小的韩珞都是能争取就争取。
初中的时候韩珞选择了市里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的一家学校,当时和还是镇里的她有着30公里的距离。这么远的距离韩珞不想父亲太辛苦,就选择了住校。
高中的时候韩珞依然选择了可以全免一切费用的学校,这次的学校在隔壁城市,离家里更远。坐火车需要2个半小时。
韩珞不是没看到父亲眼里的不舍,但是望着父亲才三十来岁就半银半黑的头发,还是努力的支撑起了自己的小肩膀,哪怕再微小都想帮父亲减轻一点。
初中和高中的六年里韩珞很辛苦,远离家乡的无助,无人可说的苦闷,甚至是强烈的思乡之情。韩珞都在快垒到自己半个身子高度的书本里慢慢化解了。
但是哪怕是这样,韩珞的成绩依然够不到北城这种一流大学。韩珞学会了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所以高考完以后韩珞其实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大学毕业以后回老家,找份合适的工作陪伴在至今仍然孤独的父亲身边。
韩珞的父亲叫韩唯一,是她爷爷奶奶唯一的宝贝儿子。韩珞的爷爷做着家居建材的生意,虽然说不上富贵,但是韩珞的父亲也是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
韩珞的父亲没啥大本领但是优点就是听话,尤其听从父母的。在那个年代的小镇。韩珞的父亲22岁的时候就结婚了,一年以后韩珞就顺利出生了。所以韩珞高中毕业了她的父亲才刚刚40。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还是个优质大叔。
噗噗的热水漫过浴缸打断了韩珞的思绪,没再继续纠结过去。韩珞舒服躺进了浴缸里。
嗯,骨子里被热水浸透了的暖意从嗓子里不由自主的冒了出来。韩珞泡的浑身冒着热气,小脸蛋烘的白里透红,鼻尖上微微的沾着水珠。
滴滴!熟悉的声音响起。
一打开微信,宿舍群里已经显示99+的未读提示。
快速的浏览过群里的聊天,看了眼时间8点半。出去小聚一下也不算太晚好像。
群里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江瑶瑶喊的语音:珞珞宝贝你快来啊,这里有好多好多帅哥!即使是酒吧里面吵杂的背景音乐也没有阻碍瑶瑶兴奋的声音传出来。
韩珞好笑的趴着浴缸边点开了朋友圈,看到了好友们半个小时之前晒的图片,几个无敌可爱青春的大美女抱着挤着拍了一张搞笑照。心思有一点点飞向姐妹们。
披上睡裙,韩珞打开了衣柜,接着又扶额的关上柜门。忘记了自己这些年勤俭节约,真没有几件适合轰趴的衣服。
韩珞上了大学以后发现自己的成绩在这种学霸云集的高校里只是一般般,摆正了心态以后知道自己未必能拿的了奖学金。所以这几年打工兼职的钱都尽量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