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贴心了。
房子好久没人住了,就是炉子也不好烧,要不是有刘建信,这些活对白玉书来说还是有点麻烦的。
刘建信一直忙活到下午天放黑影的时候才走,这城里来的妹夫干起活来就是差了点。
等二丫下班之后,小小的房子里已经收拾的清清爽爽,暖暖和和,两个小菜放在桌子上,在昏黄的小灯下,让人瞧着就舒坦,婚后第一天感觉还真不赖。
第二天,不管是刘大丫,还是崔如都送了好些东西过来,生怕小两口刚一结婚就单独立伙手忙脚乱过不好。
有了两家人的帮衬,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感情更是与日俱增。
过年的时候二丫主动提出在卫生站值班,她一个编外人员能在卫生站学习这么长时间,很是感激,自然是能多做一点是一点的,大过年的也没什么人到卫生站来,她值一个班其他人能过个好年,人情多少能还一点,何乐而不为。
过了正月十五二丫和白玉书才回到六队,年味也淡了,六队上一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过了个好年的队员们不用刘建国这些个人催,已经开始主动要求干活准备春耕了。
韩丽军和唐欣楠整理出了自己这一个冬天的成果,苞米脱粒机,简易播种机,追肥器等几样小型农具,一一展现在刘建国等人面前。
韩丽军考虑到六队山地多,地形限制,这些农具都是小巧灵便型的,可花了不少心思。
刘建国让人把队里几个种田老手叫了来,要是这些个家伙事能成,他就让人去多做几个,春耕也能节省些时间,几个老头本来还不以为意,可瞧着瞧着就看出点门道,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确实能提高效率。
几个老头很是上心,给韩丽军提了不少意见。
韩丽军立马带着唐欣楠开始改进。
几个老头看着韩丽军和唐欣楠拿着图纸修修改改,讨论着他们听不懂的数据,心里不是滋味的很。
“建国啊,咱们种了一辈子的地可也没弄出来什么农具,你看人家韩知青才来多长时间,就弄这么多出来,咱们和人家差什么,差的就是咱们没学问,现在队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可有几个去上学的,连识字的都少,建国咱们不能让孩子们再和咱们一样当睁眼瞎了,你得想办法啊,要不就算是吃的好喝的好,孩子没出息有什么用。”
几个老头吧嗒吧嗒抽着眼袋锅子,不住的点头,之前他们觉着念书没用,城里上学的娃娃还不是往他们乡下跑,来乡下扛镐头种地,可这一年多让他们看清了,有学问是个多么重要的事。
不说外面来的知青,就说人家刘家的二丫,有了学问之后,养出来的猪都比旁人家养的肥,自己家孩子比那二丫差在哪,差就差在没文化。
刘建国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事,可要上学不是那么容易的,六队孩子上学就得去郑家镇。
六队和郑家镇的距离可近不近,一个成年人来回就得将近三个小时,这一路上虽然有三通村,可也有那么几段没人住的路,不说碰上坏人怎么办,就是山上下来个野物,孩子们也承受不住,要是为了孩子们上个学,派个人负责接送那也不现实,要不也不能让孩子们满队跑不上学。
“叔,这事不容易,咱们离镇里太远了,孩子们想上学不容易。”
老头子们哪里不知道,可难办也得办,要不子孙后代没个出息,他们种地都没劲头。
孩子们上学难的压力给到了刘建国,几个老头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刘建国却愁的开始揪头发。
韩丽军放下图纸给了刘建国一个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