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幽州大都督(3 / 4)

好梦在长安 河中枯古 2797 字 2023-12-14

世民问道:“朕讨灭梁师都时,颉利可汗东征突利可汗,突利可汗曾向朕求援,朕当时因梁师都之事,没有同意救援,但曾试图调解,颉利可汗听闻后曾说要以辽东交换梁师都,朕不允。梁师都历代本就是中国之地,中国之地岂能用交换二字?但却与之周旋,如今辽东再起战端,却因我中国,若突利等辽东诸多部落投降颉利,岂不是要让颉利再次壮大?如今我等欲要对其用兵,岂有逼友为敌的道理?”

一阵思索之后,幽州都督周公瑾出言说道:“辽东诸部曾在前朝之时投靠突厥,上皇在位时多次袭扰我幽州,易州等地,如今被燕王所伐也是应当,岂有蛮夷掠我而我礼于蛮夷乎?不过,臣在任上时,多闻颉利此人性格乖戾,对辽东以及突利可汗多次强征暴敛,辽东民心思唐不思突厥,不如请皇上开恩,赦免当年辽东诸部劫掠我百姓之事,命其守祖宗之地,休生事端。如此可保辽东不乱,待中国灭突厥后,再行商议辽东?”

李世民沉思之后,对着一旁的中书舍人说道:“杨文,拟旨。”

中书舍人杨文很快出现在了摆好了笔墨,开始记下太宗旨意。

“燕王李佑,不思进取,年少无知,贪玩成性,而长史权万纪辅佐不力,多有纵容,暂免权万纪燕王府长史,召燕王亲事府府众入京,罢免李佑易州刺史,召李佑先行回京。”说到此处,李世民顿了顿,然后说到:

“另外,你再起一道,发往辽东诸部以及突利可汗。诏:朕之中国,非一朝之中国,尔等曾公然劫掠我中国百姓,今得此报,乃民心所向,天命所致,非朕之所控。然,自古君王皆贵中华而贱夷狄,独朕,视四海为一家。今闻尔民之艰难,夙夜挂怀,思无破法,不得已屈己民而活尔民。朕已令幽,易,平,云等六州罢兵抚民。望,勿生事端,互通有无。固祖宗之基业,谋治民之安康。修两国之和睦,享万世之太平。”说完再次顿了顿。

“再起一道,与营州都督薛万淑,命营州都督薛万淑,都督幽,易,平,云,蓟,营六州军事,迁检校幽州大都督,突利可汗与辽东诸部但有兵戎之事,无须等朝廷之命,先行镇压。”想了想,又补充道:“若兵戎之事过盛,已无法镇压,当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届时自有救援。”

然后李世民没有让杨文立即将圣旨发下去,而是朝着李靖与周公瑾问道:“可有不妥?”

二人思索一番之后,皆是摇了摇头,李世民这才叫杨文记好圣旨,下去誊抄。

(检校就是特派的意思,临时的,不是正式的。大都督就是地区司令长官,都督是省级的,和都护不同。古人交通不便,所以他们的州虽然相当于省级单位,但是比省级单位还是要小很多,比如唐朝早就就有三百六十州。后来太宗为了方便化天下为十道,但依旧按州管理,道也只是个虚设。我们比较熟知的,就是江南道。在宋朝又划分为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这也就是江西的来源。)

“不去!回长安?你知道老子跑出来挨了多少打么?宫里的柳树就没有一棵是带着树枝的,全让我爹折下来打我了,你现在让我回去?不去不去!说什么也不去!”李佑坐在石头上,不停的撒着泼。身旁是马刀,他这个年纪,用枪还不习惯。

“这可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燕王殿下还是不要让在下为难的好。”来人是左千牛卫中郎将。

千牛卫就跟大家熟知的羽林军一样的,但羽林军是军队,千牛卫则更倾向于保镖。“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你几品?”李佑突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那人一愣,随即自豪的说道:“得皇上赏识,任左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

“那你出身如何啊?”李佑又笑嘻嘻的问道。

“我乃汉朝丞相韦贤之后。”

李佑思索了一会,突然想起来什么:“嗷,你是那个号称三辅冠族的京兆韦氏是吧?”

“正是。”那人显得十分自豪,毕竟祖宗能被人认下来,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哪怕他没有恶意。就像那句:“我爸是李刚。”

可李佑瞬间就跳了起来,指着韦力大声道:“老子正一品的燕王,陇西李氏出身,论官职,论出身,你算什么东西,见到我,你还敢威胁?”

韦力显然没想到李佑会有如此言论,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说不出来话。倒像是个秀才遇到了李佑这兵痞。他也不敢强行拿人,如今的兵,尤其是边军,只认长官不认皇帝,动起手来,把他杀了也没人知道,更何况对面还是燕王。

正当他有些下不来台的时候,一声:“借过。”让气氛缓和了下来。

“不好意思,借过借过,对不起,对不起。”权万纪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来到了李佑的面前。

见到权万纪,李佑先下手为强,高声说道:“权万纪!你怎么才来,他们谋反,要抓我为质,逼我父皇就范,快带我走。”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