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京城的雪,相对姑苏而言,来的更加早些,谢宁挑开马车的门帘,一眼便望见被一片银装素裹包围的城楼,白茫茫的城门上唯有京城二字清晰可见。

马车缓缓驶过城门,谢宁放下门帘,京城的势力错综复杂,比起这满街的繁华,她更在意以林家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身份,和贾家会产生怎样的勾连和纠葛,这关系到黛玉是否还会和书里一样重现和宝玉的孽缘,如今她和黛玉的情分更深,随她入京也是想帮她避过宝玉。

林如海回京面圣后察觉到皇上有意留他做京官,便直接在城西不那么显眼的位置购置了一套宅子,决意在京城安顿下来。

车夫驾着马车轻车熟路地拐了几道弯,停在林府门外,林黛玉和谢宁被侯在一旁的丫鬟扶下了马车。在林家服侍多年的老管家早早地在门外盼着黛玉,见到多年未见的大小姐,一边招呼底下的人帮着把行李搬进府里,一边抬起袖子抹了一把眼泪。

“恭迎小姐回府。”

他是看着黛玉长大的,几年前老爷二话不说就把小姐留在了姑苏甄家,他只是个下人,不敢质疑老爷的决定,但私底下,他也是埋怨老爷的,黛玉那么一个可人儿,自小被府里的婆子小厮们当做心尖宠,突然让她去到陌生的地方,谁宠她?这不是让小姐遭罪吗?

黛玉看着老管家,脚下的步子顿了顿,对老管家盈盈一笑,冲谢宁扬了扬下巴,“姐姐,这是府中的林管家,林伯最疼我了!”

谢宁点点头,又听黛玉对老管家说道,“林伯,这些日子多亏英莲姐姐照顾我,她在要府中长住,万不能怠慢了她。”

老管家一面抹净眼泪,一面应着是,他也真是的,小姐回来是件大喜事,他在哭什么,没出息。

林伯安排谢宁住进早已备好的房间,姑苏早就传来消息,甄家小姐要同黛玉一起入京,黛玉在甄家叨扰许久,如今英莲来了林府,自然不能少了礼数。

谢宁很快安顿下来,不禁感叹林如海也只比他们提早两日入京,林府却已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只凭一个办事靠谱的老管家显然做不到,这个林大人,还是有些本事的,否则也不会被皇上看重。

皇上不但封林如海为督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的官职,还赏赐了许多奇珍异宝,如此荣宠,早已羡煞旁人。

从七品破格升四品,就林如海如今在朝中的威望和呼声,封侯拜相,指日可待,谢宁不由得有些担忧,这样的林家,太过引人注目,也更容易与贾府有更多勾连。

这些都待从长计议,谢宁安顿好后,便去见了林如海和贾敏,她是贾敏和林家二子的救命恩人,又是黛玉颇为亲近的姐妹,贾敏对她自然热情更甚。

林家小弟今年九岁有余,大名唤作林知行,寓意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林如海常年将林知行带在身边教导,林知行小小年纪,行事作风已十分沉稳,与林如海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自己聪慧伶俐,又有林如海铺路,前途如何,自不必说。

林知行能顺利出生,谢宁功不可没,冥冥中林知行似乎对谢宁有种好感,即便自己的亲姐姐黛玉因为谢宁的原因对自己百般嫌弃,他仍将谢宁当做自己的姐姐看待。

此时这稳重的小大人,看着谢宁,露出一个有些羞涩的笑容,“英莲姐姐来了。”

谢宁拍了拍林知行柔软的发顶,“知行如今也是仪表堂堂的小伙子了。”

林知行的面上染上些许红晕,仍是绷着一张小脸,一本正经地微微颔首,“英莲姐姐谬赞,菜都上齐了,姐姐趁热吃。”

“对对,赶紧吃饭。”贾敏慈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儿子,又忙着招呼众人动筷,“菜都要凉了。”

林黛玉和谢宁顺势入坐,林知行悄悄松了一口气,他虽是世家公子,到底年纪小,禁不住打趣。谢宁偷偷瞥了他一眼,这小子顶着一张酷似黛玉的小脸,郑重其事的样子尤为可爱,果然林家的孩子,丑是不可能的!

烛光映亮整个正厅,饭后谢宁和林家人又围坐在桌案边吃了一会茶,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林如海要带着家人去荣国府拜会,谢宁在心里想着该来的还是来了,她有心想随黛玉一起去见宝玉,又心知自己不是林家人,这样去荣国府太过唐突,便只能留在家里,不时去门口瞅一瞅,想着等黛玉回来一定要问问对宝玉的第一印象。

林府的主子都不在,谢宁不必挨个问安,便睡到了自然醒,天光大亮她才懒洋洋的从床上爬起来,左右无事,用过午膳后,难得闲暇的谢宁便着人搬了躺椅,放在林府的花园中,摇摇晃晃,在鸟语花香中,小憩了一场。

林家不愧是红楼梦中隐藏的富豪,只凭这院子的打点就足见林家财大气粗。

谢宁半眯着眼,苍翠的修竹在眼前随风晃动,廊下的梅花阵阵飘香,池鱼嬉戏,不时有水波荡漾的声音传进耳里。

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幽深,花园中间修葺了一座中规中矩的江南风凉亭,亭子的四个角系上轻纱幔帐

最新小说: 娇华(双重生) 含黛 娇娘二嫁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谬果[破镜重圆] 大明一家人 心动难眠 奉御女官(清穿) 他,又出现了[穿书] 念念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