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夸人是个技术活,刚入组即立功(3 / 4)

着病人具体症状,以及各种表现。

最终,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温主任,您说病人有没有可能出现海绵状血管瘤?”

周灿抬头问道。

“不排除!”

温主任也不是神仙,充其量诊断经验比他们更丰富,脑血管,脑神经方面的医学知识更渊博。

“海绵状血管瘤属于隐性血管疾病,即便通过CT,甚至是最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都很难发现它。想要排查,我觉得有必要为病人申请一个头部核磁检查。”

周灿认

。为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性非常高。

反倒是脑内血管动静脉瘤基本可以排除。

要是真的还有动静脉瘤,即便再小,应该也早就查出来了。

“医院的核磁检查资源相当紧张,而且检查费用颇高,家属能接受吗?”唐莉有些担忧的问道。“查房时,22床的病人家属可是很不好说话。现在病人手术后病情没有减轻,反而癫痫加重,用一个术后并发症来解释,本就有些牵强。家属对我们也是极度不信任。”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

医患关系本就高度紧张。

特别是出现这种不信任危机后,情况更糟。

而且病人已经补做了两项术后检查,现在又要做昂贵的头部核磁,家属真有可能把病房都给拆了。

“我们医生也不是神仙。病人病变的静脉血管确实已经被我们清除了。现在癫痫加重,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血肿,要么还有其它血管发生病变。已经做了这么多检查,术前也经过了反复讨论,普通血管病变根本藏不到现在。也只有被称之为隐形血管病变的海绵状血管瘤最有可能发生。”

“要给病人做进一步治疗,怎么都绕不过这个槛。说实话,术后血肿的话,CT扫描早就查出来了。可是术后做了CT,并没有明确发现血肿。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做一个核磁共振。”

与CT扫描相比,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更明确,更精准。

当年,也正是核磁共振的问世,才让许多肿瘤疾病能够被医生们轻易确诊。

它有着超声、X线、CT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温主任低头沉思。

身为主任医师,他肯定有着自己的思考。

周灿的意见更多的只是提供一个参考。

组内的医生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讨论。

慢慢的,认同做核磁共振的观点越来越多。

大家采用了排除法。

把一些有可能的情况一一排除。

最终认为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性贼高。

因为海绵状血管瘤有一个特性,它的血管壁超薄。做手术时,确实有可能导致它破裂出血的可能。

查头部彩超也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只是家属已经闹得那么凶。

医生开出的每一个检查申请都是慎之又慎。

不然,家属会以为医生故意捞钱,手术没效果不说,术后还让病人把所有的检查都再做一遍。

“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给病人申请头部核磁检查。唐莉,你的沟通能力一向不错,亲和力强。由你去跟家属沟通可以吗?”

一个医疗组,什么人才都应该有。

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是一个重要事项。

“行,我马上去跟家属沟通。”

她欣然答应,而且显得相当自信。

女医护与家属沟通时本身就有一定的天然优势。

更容易被家属所接受。

也更柔和。

“坦诚沟通即可。告诉家属具体讨论结果,让他们明白,病人的癫痫加重,确实有着双重病灶的可能。”

温主任给出了指导意见。ωωw.cascoo.net

有很多较为复杂的疾病都容易出现双重病灶。

就好比家中发现了一只老鼠,说明整个小区有可能出现了更多的老鼠。

……

半小时后,唐莉与家属沟通回来了。

她的脸色显得很轻松,甚至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说明谈得还不错。

“家属已经同意做核磁检查,经过沟通后,对我们的信任度也提升了许多。现在就希望真能找到病灶就好喽!”

她最担心的就是做了核磁检查仍然没有结果。

到时候,再次建立的信任,将会彻底失去。

家属对医院将不再有任何信任。

经过漫长的等待,好消息再次传来。

病人经过头部核磁检查,发现颅内存在一块面积较大的血管异常。

医技科室的医生,看片子的本事其实并不弱。

他们能够较为精准的指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