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好姐姐,你帮我尝尝咸淡,是不是刚刚好?”
晴晴羞涩而又大胆地浅尝辄止,颤声道:“竟……是这般滋味吗?”
………………………………
虽然三任朝廷命官被杀,引起了剧烈的波澜。
但整个京城聚焦的始终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今秋乡试。
甚至包括皇帝自己,也是一天问两三次。
当然,并不是他有多么关注苏曳。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苏曳的情绪也已经远不如当时那么浓了。
他每天要见的人太多了,要处理的事太多了。
整整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苏曳当时给他留下的感动,已经淡了许多。
现在他只有后悔,当时不该头脑发热,同意让苏曳参加文武双科举,使得他陷入被动。
他之所以一天三问顺天府乡试一事,也是担心发生舆情。
洪人离刺杀官员,听上去确实很惊悚,但大清的官员太多了。
而每一次科举舆情带来的麻烦要大得动,动辄几千上万人聚集。
所以九门提督联顺在满城搜捕的同时,兵马却始终不敢靠近贡院百步之内。
所有一切事情,都为乡试让步。
在家里歇息了一夜之后,次日一早,苏曳和所有考生一样,再一次赶赴考场,参加文举乡试的
这一次,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
结果考题发下来之后!
依旧没有任何意外,考题没有任何变化。
苏曳依旧中规中矩地答卷。
而那边的张玉钊,再一次行云流水,三天的时间,他几乎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
剩下的时间内,他几乎都在冥想。
而这一次回家,晴晴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洗澡水。
而后,又是胡天胡帝。
解锁了新成就。
水中下雨,一注倾盆。
不是故意的。
实在晴晴的情不自抑,没控制住。为此她躲了几天不好意思见苏曳。
………………………………………………
最后一场考试,依旧是三天时间!
只写一篇策问,却也是乡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策问定生死。
看到考题的时候,苏曳几乎是毫无波澜了。
考题,依旧没变,显得那么醒目。
这策问的题目,几乎在他脑子里面出现了不知道多少遍,也不知道在和负八妹的讨论中出现了多少遍。
但他依旧像模像样,闭上眼睛开始思考。
这一思考,就是整整半天多的时间。
然后开始磨墨,开始在草稿纸上写这篇策论。
为了逼真,整整写了了三个版本。
一次比一次精进。
直到最后一个版本后,他才工工整整地写在考卷之上。
而张玉钊,文思如同泉涌一般。
他真正感觉到了下笔如有神,自从那里受了致命伤之后,他整个人的情绪就发生了变化。
在文事方面,就仿佛突破了瓶颈一般,在原来的水平上,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甚至他能理解,为何司马迁在腐刑之后,能够写出千古不朽之杰作《史记》。
这是另外一种境界。
这篇策问,他几乎是一气呵成。
别人三天都很难完成,他仅仅三个时辰,就写完了。
然后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
完全拍案叫绝。
无从修改,已经完美。
然后,他一字不易,将这篇策问写在考卷之上。
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感觉。
今科乡试,他彻底稳了。
应该没有对手了。
……………………………………
随着一声声锣响!
时间到!
咸丰五年,乙卯科文举乡试,正式结束!
一万多名考生,带着深深的疲倦,离开贡院,返回家中!
而另外一种情绪,则刚刚开始积累。
整个京城,甚至整个直隶行省,都在等待这一场乡试的结果。
苏曳是文曲星下凡,还是天下笑柄。
就看这一次了!
………………………………
注:
月票榜前三,岌岌可危,兄弟们助我好吗?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