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 / 3)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跟大家说件事。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

“莫言是谁?之前都没听过。”

“总算有中国作家获奖了,这下没有人会嘲笑华国作家了吧?”

“说到诺贝尔文学奖,老舍真是可惜啊。”

“我还以为会是村上春树获奖呢,怎么不是他?”

“你知道莫言都写过什么书吗?”

“啊,电影《红高粱》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啊?我还看过,导演是张艺谋,姜文和巩俐演的,其中有一幕姜文往高粱酒里撒尿的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

“安静!”语文老师拍桌子维持秩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华国文学界的大事,我敢肯定,明年高考一定会有与此相关的内容,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熟悉莫言和他的作品。高三语文教研组会尽快整理出一份莫言的资料,到时候发给大家,每个人都要熟记。”

此后一段时间,全民都在讨论莫言。

这位此前只为文学爱好者所知的作家一下子成为大众明星,就连明家饭桌上的话题焦点也变成他。

“我上大学那会也看过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什么的,他的小说在当时风格独特大胆,被叫做先锋文学。”明医生给女儿科普道。

明蔷薇有点吃惊:“爸,没想到你还是个文学爱好者。”

袁莉莉甜蜜蜜地笑道:“你爸当年可浪漫呢,还会约我在月光下的田野散步,给我背诗。”

“当初我就是靠舒婷的《致橡树》把你妈追到手的,”明医生骄傲地摇头晃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袁莉莉与丈夫相视一笑,接口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朗朗背诗声中,明蔷薇心想,看来她喜欢文学,是有家族遗传的因素在。

***

最近班上的女生们疯狂迷恋一个叫EXO的高丽国组合,明蔷薇好友柯小艾就是其中之一,每天都在她耳边念念叨叨这个组合的最新路透。

明蔷薇受不了她,不得不转移话题:“学校门口有柱州人摆了个摊子,说是卖什么切糕,放学要一起去看看吗?”

柯小艾爱美男也爱美食,立刻答应下来:“去。”

切糕摊车边上围了不少人,那个说话跟唱歌一样的柱州人头戴小圆帽,招呼这些高中生。

切糕是一整大块,表面装点着葡萄干核桃仁芝麻等物,看上去五颜六色,十分诱人,需要的时候就切下一小块。

“这个糕好吃吗?怎么卖?”有人问。

柱州人回答:“五块钱。”

明蔷薇听到后跟柯小艾咬耳朵:“价格好像还可以。”

柯小艾皱了皱眉,拉住她蠢蠢欲动的手:“先等其他人买了再说。”

问话的是个身材高大的男生,听到价格,似乎也觉得不贵,大大咧咧道:“那给我切一块……嗯,差不多这么大吧。”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

柱州人手起刀落,将半个成年人手掌大的切糕放在秤上一称:“四十六块。”

“这么贵?”男生吓得缩回手,提高音量,“你不是说五块钱吗?”

“我说的是五块钱一两,这里有九两二,总共四十六块。”柱州人嗓门也不小。

“你这秤该不会作假了吧?”男生气得面红耳赤,“就这么小小一块,有一斤重吗?”

柱州人有意无意摆弄着他那把开了刃的小弯刀,冷笑:“你到底买不买?”

生得人高马大的男生立刻就怂了,不情不愿地付了钱。

围观了全程的明蔷薇目瞪口呆,喃喃自语:“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柯小艾也心有余悸:“幸好我们没说要买,走吧走吧,别惹麻烦。”

后来明蔷薇听说学校里有好几个学生都被那个柱州人坑了,学校找有关部门交涉,不知道都谈了什么条件,柱州人再没在校门口出现过。只是有一回她去车站附近,好像又看到了那个柱州人在卖切糕。

视频聊天时,明蔷薇跟谢恂说了自己的经历,特意提醒他:“你可千万别买那个切糕,再有钱也不能让别人坑。”

谢恂:“……谢谢,但我从来不买校门口的小吃。”

明蔷薇想了想,还真从来没见过谢恂吃路边摊,替他惋惜:“那你错过好多好吃的啦。”

“……”谢恂不欲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半期考考怎么样?”

这回轮到明蔷薇发来一串省略号。

“总的来说挺好的吧,数学还是老样子,政治有点拖后腿,不过历史和

最新小说: 念念勿忘 娇娘二嫁 娇华(双重生) 心动难眠 奉御女官(清穿) 他,又出现了[穿书] 含黛 谬果[破镜重圆]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大明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