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史、吏空缺,诸令应允,若适宜,且留下。”
“史需吏部司定夺,雍州已行关牒,是否合适,当为吏部司所决。至于吏,好像诸县可自主任用,对吗?”
御史大夫李乾祐淡淡地扫了丘神勣一眼。
年轻,不谙世事。
与他年龄相仿的范铮,本就是御史台出身,你要弹劾他,事先不会多想一下对方的用意么?
范铮做事,少有无的放矢,一言一行自有深意,看不透就莫轻易开腔。
至于说该不该弹劾嘛,丘神勣若私心少一些,与范铮交手也算长经验了。
吏部侍郎高季辅站了出来:“臣以为,仅雍州上报的六名史,并无违规之处,当可批纸尾。”
嗯,流外官连旨授的资格都没有。
丘神勣愕然。
不是,我要安置一名流外官,咋千难万难的?
丘神勣却忘了,他父子的性格一脉相承,待人极苛,别人凭什么给你颜面?
人情世故与人情事故,相距也只一线。
“高季辅,你去督吏部司,将此事办了。”
李世民轻言细语地吩咐。
吏部侍郎高季辅领命。
屁大的事,流外官而已,尚未入品,大唐可安置上千不眨眼。
贞观元年至今,二十一年了,年年嚷着要减冗员,冗员却越来越多,又在乎多加敦化坊四十三冗员么?
拦了范铮安置人员,信不信范铮至少把雍州范围的各家冗员全部赶走?
别人不明白范铮两件事一起上的目的,李世民可是洞若观火,这厮是做了事,连报酬都一并索取了。
准确地说,就是不让皇帝与太子欠他的情,免得日后还不起,只能还上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