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渤书院 > 武侠修真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191章 不登大雅之堂

第191章 不登大雅之堂(1 / 2)

满朝文武都震惊了。

原来,府邸中当种植的白叠,竟可以成为御寒之物!

这东西,对光照要求比较高;

对肥料、土壤与水份则不同,高有高的收成,低有低的收获。

白色的白叠能御寒,黄色、灰色的白叠它也御寒啊!

御寒能力差了点?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庄户人家嘛,一般是将好产出卖了挣钱,次的才轮到家用。

色泽差一点、保暖效果次一点,那不是事,关键要有。

李世民琢磨:“冬日严寒,若将其缝入尉中,则更不惧严寒而挥刀。”

尉,手衣,手套,尉字应该加绞丝旁。

手不冷,挥木枪、横刀会更有力。

“莒国公,你看看怎么将白叠推广到大唐各地。”

有意思的事来了,唐俭起复,重任民部尚书。

不愧是世交加亲家,换别人想重回这个莱菔坑,都早被人占了位置。

唐俭举笏:“臣领命。”

高履行面色一苦。

这种苦差事,最后还不是他这民部侍郎四处奔波?

往往最后累成狗一样,功绩上官扛。

没辙,这就是佐官的命。

鸿胪卿刘善举笏:“陛下,高句丽世子高桓权来朝。”

可能有人认为应作“太子”,但在《旧唐书》不同的篇章里,对高桓权有称世子、也有称太子的。

范铮紧紧闭住了嘴巴,表情收敛,不敢再有任何失态,免得再被揪出去,还无法圆场。

高桓权是国字脸,两腮的短须如刺,青罗金冠,插二鸟羽,筒袖衣裳,着大口裤,系白韦带,蹬白韦履。

韦带,指的是没有装饰的皮带,也指贫民。

韦履,则是指熟皮履。

看,同一个“韦”字,内容相差多大?

高句丽地方的特产,人参、鹿茸、貂皮袄是必须进献的,马没有什么特色,倒是两只纯白色玉爪的幼年海东青,格外招李世民喜欢。

白色不是指整鸟,是指鸟爪。

李世民看到两只海东青,胳膊险些本能地抬起。

哎,朕当年飞鹰走狗、逍遥自在的日子哟!

干咳了一声,端庄了形象,李世民肃穆地开口:“我大唐立国,与荣留王继位本是同一年,大唐与高句丽一衣带水,素自相安。”

“贞观五年,朕遣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前往高句丽,摧旧朝时所立京观,收大隋将士枯骨回乡安葬。”

“朕听说,荣留王因此心存顾忌,从扶余城到海,千里迢迢,尽筑长城?”

高桓权叉手:“下国小邦,不敢承天朝雷霆之怒,唯以砖石俗物相护,实求心安尔。”

高句丽的语言与大唐有异,但权贵子弟基本读中华典籍,如《五经》、《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等。

箕子遗风,多少都对高句丽有影响。

“新罗、百济,今未诉高句丽。”

李世民的戏言,让太极殿内一片哄笑。

这说的是武德九年,百济、新罗两个不要脸皮的,状告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阻塞他们朝贡之路。

当时的高祖李渊,遣散骑侍郎朱子奢主持三方调解,一通稀泥和下来,稀里糊涂了事。

不要说笑。

新罗还可以说因为必须从外海过,你百济就隔一个渤海湾而已,有多难?

再说,哪怕是从黄海过,秋冬浪高,春夏总归平静了吧?

你非得从高句丽过是个什么意思?

朝鲜三国,相爱相杀了几百年,糊涂账一大把,伱随时可以想到结盟与背叛。

李世民用自己的臭脚丫子想,也能知道百济与新罗没憋什么好屁。

奈何,立场是天生的,谁让杨广那一场大败,仇结大了呢?

即便高建武从继位起,对大唐就保持恭敬的态度,但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翻不了篇。

账早晚是要算的,哪怕换了个王朝也一样。

高句丽做好撅腚挨揍的心理准备即可,中原王朝,从帝王到子民,可深深窝着一口气呢。

“听说钱氏在高句丽很霸道啊!你们的宰相,称大对卢的,是叫钱太祚,听说长子叫钱盖苏文,人称五刀将,很厉害呀。”

李世民半带调侃地打探消息。

高句丽这个国度,大对卢的交接,如果不是父子、兄弟承接,通常是新旧大对卢提兵斗上一场,谁胜谁坐这位置。

当天,王宫闭门不出。

所以,实际上高句丽的王权,已经很弱了。

强臣弱君,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钱氏,本为

最新小说: 为龙之道 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天灵根都换给你了,还委屈什么 捉妖 神话从宝莲灯开始 西门仙族 穿书后,我成了疯批反派的小太阳 疯批师叔她杀疯了,全宗火葬场! 穿越异世从山神做起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