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不是两熟吗?”
范铮笑道:“如果种到大唐,倒是两熟,可林邑气候炎热、无霜雪,就是十二月都可以再割一刀啊!林邑稻种,产量倒只是比大唐的稻种高一些,胜在成熟早、肥地瘠土都能种,缺点是米粒小、饭硬、难吃、不香,救灾荒什么的还行。”
不是贬低本土稻种,但在明清的精耕细作以前,本土稻种的产量确实不咋地。
明清之后,本土粳、糯的产量提升了,占城稻才被彻底淘汰了。
郭嗣本手一摆,陷入沉思。
这个事,运作得好,子孙可以多荫官啊!
至于郭嗣本自己,到顶咯!
问题就一个,后周的司农寺还掌三农、九谷、稼穑政令,到了隋朝被去除了,大唐的司农寺沿袭隋朝啊!
那些具体的三农政令,下放到各州去了。
范铮看出了郭嗣本的挣扎,轻笑着:“上官可启奏陛下,让林邑先贡一两车稻种,择一些良田、瘠地试种,看看效果嘛。”
郭嗣本点头:“本官这就上表陛下,请让司农寺潭州屯监试种一年,看看是否值得大肆推行。”
潭州炎热,倒是试种的好地方。
“很多地方,土地破碎,零星得很,放任长野草也不对,可用条锄吧,还容易崩了口子。”郭嗣本摇头晃脑。
范铮轻笑:“桂州境内,民间使用踏犁,耕种破碎的地块,比锄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