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当年旧事(2 / 2)

长行戈 一个元宵 1519 字 2023-11-22

亭”

谈到军事,东平焜还是认真的回答了李玉超问题

李玉超示意他继续说。

“种种迹象表明,景阳军在中路大军直指西秦的时候,他左右路大军也没闲着,很可能与岳帅安排一样,目标三西谷,所以不出意外西通那边一定有景阳军驻扎,我们此刻应稳固大营,并派人向中军,以及李跃武将军传信,告知这种情况”

东平沐看着自己弟弟,仿佛有些吃惊,印象中他还是个顽皮的小孩子,不知不觉已经是能通盘思考的少将军了。

“跟我来”

李玉超面色凝重对着两人说道。

然后走出中军,帐外已经有马队在等候,三人飞身上马,来到了西亭城西。

东平焜打眼一看,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密密麻麻的景阳军士兵,已经在远处安营扎寨,十几里的联营与夜色交融,仿佛一支庞大的巨兽注视着西亭城池。

“情况跟你说的差不多”

李玉超对着两人说道。

东平沐与东平焜对视一眼也并未在对方眼里看到一丝慌张。

李玉超走了几步,坐在了一块凸起的石块之上,身后的古树哗哗作响。

身后东平姐弟静静站立。

远处,西亭城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整个西亭城显现的静谧,安逸。

“百姓安居”,李玉超长叹一声。

“你们说我们从军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守护这一份宁静吗?我多希望没有战争,没有刀兵,大家都和睦相处,这样多好啊,但是,这个时代是满足不了我这个愿望了。”

李玉超语气中带着无尽的苍凉与失落,也仿佛勾起了他回忆,还记得当年乱军中自己的家乡是如何被毁的,他想要驱赶侵略,休止刀兵,立志从文救国,却发现文官始终满足不了他这个愿望,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失落,所以在那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选择弃文从武。

十七年前,翰史院

翰史院是大平的翰林聚集之地,也是新科仕子初入官场熟悉为官之道之所在,并且负责编撰一部名为《通古》的史书,所以当今皇帝大笔一挥翰史院就此诞生,坐落于城西近郊,与几个清水衙门交相辉映,书香气倒是很浓重。

李玉超来这里已经三个月了,他贵为当朝恩科榜眼,天下读书人的做梦都想得到之荣耀,他也曾意气风发踏入官场,想要为国为民大干一番从而实现自己满腔抱负,让平国子民都不再受到战乱之苦,都能安身立命,也不枉自己这些年来苦读了。

“翰林使大人”他正在翰史院连廊内踱步,看到了远处走来的秦轩陌,此时秦轩陌还是翰史院三品翰林使,但是当今圣上对他恩宠可不下五大学士,更别说其他一二品大员了,秦轩陌大约三十开外,一身天蓝色官袍穿在身上仿佛贴身长出一样合身,皮肤白皙,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干练气势,最令人称奇之处是他拥有狼顾之姿,整个人能站着不动脑袋能转到接近身后,传说中此等人就是天生治世能臣。

秦轩陌也看到了停下来向自己打招呼的下属,微微颔首点头回礼。

等秦轩陌走了过去,他才被同僚拽上,一路上听同僚解释边关又起争端,陛下命兵部、军行处、翰史院三部于翰史院集中协商拿出办法来,这个时候他们都是跟着秦轩陌去迎接前来的其他官员,众人以秦轩陌为首在翰史院门口站定,不久便听见了马蹄声点地的“哒哒哒哒”响声,这准是行军处老爷们来了,李玉超心想,不多久一堆武将官服的人出现在了翰史院门口,为首的就是军中巨户墨锯的二公子墨义,翰史院底层官员赶紧上前牵住这堆人马匹,行军处几位翻身下马,对着秦轩陌施了一礼站立在旁边等候,过了一会远处的街道出现了几顶轿子,兵部到了,兵部这次派来了侍郎从二品,比在场的几位品阶都高。

“刘大人”

在墨义和秦轩陌的带领下,在场众人向着刘大人行礼作揖。

“诸位大人免了,食君之禄,我们也别客套了开始吧”

在刘侍郎带领下,众人鱼贯而入,一众人来到了翰史院的大厅,几位品阶较高官员坐在内圈位置,一众随从官员则依次座开。

“两位大人,我们军行处历来是负责大军线路规划,行军路线起到一个统筹作用,兵部大人们是负责后勤粮饷,大军调配,至于翰史院的诸位大人,历来是负责监察百官,不分文武,说到底,我们军行处也就是上传下达给诸位大人和皇上跑腿存在,这次东乌进犯,还是请诸位大人拿主意,我们聆听教诲就是了”

墨义首言,一场会谈就此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