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之覆辙。
赵昉写好这封《迁都南京弊端论》后,已是次日凌晨,赵昉不辞辛苦,找到还在睡觉的国子监太学生,游说他们、请他们在书后签名。有四百多名太学生纷纷在手书后签名。签名以后,在完颜承晖的安排下,这封书送到了完颜珣案头。
但是过了几天,宫中没有一点回音,完颜承晖一打听,原来完颜珣虽然看了那封《迁都南京弊端论》,但并不在意,还是在忙着“搬家”。完颜承晖赶紧告诉徒单镒,徒单镒拖着年迈之身再次求见完颜珣。
徒单镒说,蒙古人虽然暂时打败我们,但我们大金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只要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力肯定能够恢复起来,不能因为一时失败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如果迁都南京,反而给蒙古大军可乘之机,那时就没有机会挽回败局了。
金宣宗正在考虑迁都南京事宜,很不耐烦的说,丞相不用说了,朕意已决,迁都之事已定,你还是花着心思为朕考虑如何迁都吧。
完颜珣说完拂袖而去。
徒单镒只得失魂落魄的返回家里,他又急又悲,从此一病不起。
五月十一日﹐完颜珣正式下诏,迁都南京开封府﹐留右丞相兼武卫军元帅完颜承晖率领十万武卫军,辅佐太子完颜守忠守留中都。
五月十七日﹐完颜珣在术虎高琪及八万骑兵的保护下,携嫔妃宫女、皇子皇孙、宗室宗亲、文武百官、黄金珠宝﹑文书档案南迁。
完颜珣同时下令,中都城内百姓,也可随军南迁。此时城内百姓大约六十余万人,大部随军南迁,只有二十余万百姓留下来了,主要是汉族人、契丹人等其他民族百姓。
更不可思议的是,完颜珣等人一路南迁,一路宣扬蒙古骑兵怎么厉害、怎么残忍,目的是鼓动中都路各州府百姓也随军南迁。
中都距离南京开封府大约两千里路程,完颜珣的南迁队伍陆续增至三十余万人,走了两个月才到南京开封府。
而那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金国一代名相徒单镒,在完颜珣迁都南京后不久,忧愤交加、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