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这话是真心的,不少人琢磨出味道之后当即打算去跟俞珩聊一聊,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印象。
刘于蓝也激动啊,在下头跟他咬耳朵:
“小兄弟了不起啊,电影改编可别忘了哥哥我啊。”
俞珩只是点头笑着,也不见有什么别的回应。买东西还要货比三家呢,刘于蓝咬咬牙,心知这事急不来,退回去专心听讲。
其实,俞珩受到的震撼不比其他人小,但相比于是不是从此一飞冲天,他自己反而在思考更现实的问题。
《创新》这篇文的初衷是对那些诋毁《成仙记》的反击,然而现在,它已经上升到了俞珩没想到的高度。
教育部部长在民国已经算是很大一个官了,而且陈泰并不是跟着新政府从一穷二白升上来的,他原先就在朝廷做官,家里也有些渊源。这样的人在北平比其他同级别的人显得更重要些,因为这个官他当着,不仅是做事,更重要的是一些虚的,比如表个态,发个声之类的。
所以陈泰公然提起《创新》,就透露出了一种风声,一种政府注意到了甚至重视的风声。
俞珩没仔细去听之后的人讲了些什么,他垂着眼睛,心里有些茫然。
这个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但对这个时候的文人来说,又是个好时代。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思想家。民国刚开始成立之后的二十年,文学的璀璨程度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
这个时候的文学,真的是启蒙文学,是照亮很多年轻人的明灯。
仅仅是逆天改命的思想对这样一个时代来说是不够的。要有真正逆天改命的行动。
想到这,俞珩慢慢呼了一口气。
之前一直萦绕在他内心的不安感终于消散。
华国有句古话,叫来都来了。这句话真是真理,对于现在的俞珩来说,赚钱已经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事了。真正用笔做点什么,才是他要思考的,前进的路。
之后,茂文都,李仲横等一些人物也上去发了言,俞珩看着,总算把名字和脸对应了起来。
不多时,上半场结束,大家纷纷转场。
“白璋,来。”陈泰下了场之后也没忘记他,隔着几个人的距离向俞珩招了招手。
这一喊大家伙都去看他,不过俞珩穿西装确实是不错的,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瘦弱,但耐不住身板直,加上气质又好,走过来这几步惹的好几个人暗暗夸赞。
陈泰很西式地和他握了握手,照例还是勉励了一下,又问道:“你说这创新,当下要从何处着手呢。”
“当然是科学技术,只有科技加强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其他东西。”怎么可能,俞珩心里默默想,排第一位的肯定是制度,制度改变了才能有后来的一切,只是他也不敢说。
“哦......”陈泰应了一声,没做出评价,场面一时有些尴尬,顿了顿,陈泰道:
“悦璃,来,你们都是年轻人,陪白小兄弟聊聊,时间不早了,我就先走了。”话说出来自然是一片挽留和相送的声音。
一群人簇拥着陈泰走了。
一时间,周围都空了下来,张悦璃手中端着一杯香槟,朝俞珩那边看去,眼波流转。
陈涛既然交代了,那肯定是要聊,俞珩破天荒的觉得有些尴尬,他实在是不擅长同这样的女人打交道。
“黄道千挺喜欢看报?估计明天一起来就知道你了。”俞珩震惊地盯着她,打破平静的张悦璃却一脸淡然,她摇着酒杯,望着澄澈的金黄的酒水,慢慢的道:
“我可以帮你解决他。”
俞珩瞳孔紧缩,他知道现在去问这个女人为什么知道已经是废话了,只好道:
“钱贷两清的事,不用麻烦张小姐废心。”
张悦璃笑了,只是笑意不达眼底:“俞先生真是心胸开阔。您放心,我这是做好事儿。”
说完不等俞珩回答就径直走了。
俞珩半响摸不着头脑,他是真搞不懂,按理说这是好事,但这也太像有诈了吧。
还没等他追过去问她,就被章新风拉到一边:
“好样的啊,你真的是要大展宏图了,还好我没看走眼。”章新风带着感慨地笑。
“陈泰很欣赏你啊,还让张家小小姐陪你聊天。”
“她哪有陪我聊天......等等,你知道她是谁?”俞珩先是反驳了一句,突然意识到了华点。
章新风莫名其妙:“我当然知道啊,全北平人都知道吧,张存正,张大帅最宠爱的小女儿。”
张存正?这个名字俞珩确实听过,而且不只在一个人的口中听过,他是要了解目前国家局势绕不开的人,现在的他掌握着北方大部份军队,土地,矿脉,影响力甚至与上面那位平分秋色。而且最近还住在北平,据说是同当局缓和了关系。这样的人物,放在前世,那叫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