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脸漠然的看着明太傅站了出来,许是早猜到了这位明太傅会站出来,甚至没一人露出诧异的神情。
韩嫣亦然。
“启禀圣上,公主所言的确暂未发现有何问题,但公主毕竟乃是梁国的摄政王妃,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当让公主居于公主府中,静养身子才是。”
明太傅此话说的委婉,但话外之意却赤裸裸:仍是对韩嫣存有怀疑戒备之心,请老皇帝将韩嫣幽禁公主府不得出。
以确保不会再出事。
韩嫣笑眯眯的看了明太傅一眼,好似压根就没将他所说的话放在心上。
“皇上,草民有话欲与太傅辩驳一二。”一直隐身在韩嫣身后不显人前的古玉突然站了出来。
本一脸严肃的明太傅在瞧见古玉的身影时,瞳孔震动了一瞬。
虽极快将暴露出的情绪收敛了起来,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还是留意到了。
有一些知晓前情的大臣,在看到古玉站出来的时候,就忍不住轻声叹了一口气。
一些不知内情的大臣,瞧着他们这般模样,也不免好奇,压低了声音,“这姑娘究竟是何来路?”
“这姑娘是明太傅流落在外的女儿。”开口解释前,还抬头小心留意了一下明太傅的情况,确定他没注意这边后,这才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一般,一句话就将大概情况说了。
而这一句话,也给了人诸多遐想的空间了。
“朕倒是许久不曾见过你了,有什么想说的,尽管开口便是。”老皇帝自然也是知晓内情的。
当初古玉入京寻亲,找到了明太傅府上,却不是为了享有明太傅之女的尊荣,而是入京为她母亲讨得一个公道。
当年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因明太傅的崇高地位,加之盘根错节的势力,他当年抛弃妻女,迎娶了钱氏大族的嫡长女,陡然多了一个女儿来。
可谓是将钱氏一族的颜面甩在了地上,为着保全钱氏和明太傅的颜面。
钱氏一族和明太傅可谓用了不少的法子,可古玉这姑娘软硬不吃,闹得事情越发大了,收不了场的时候。
是韩嫣站出来,周全了双方的颜面,将古玉收入了公主府中照顾。
谁也不知道韩嫣当时是如何劝说了古玉,但古玉的确自那之后,就不在京中讨要一个公道了。
也因此,钱氏一族和明太傅都不得不认下了韩嫣的这份恩情。
可明太傅虽后宅不宁,但为人衷心,是个难得的纯臣。
一心为凤国考虑,为皇室考量,他如今提出将韩嫣变相软禁公主府,韩嫣也并不意外,甚至猜出,明太傅已经对她是心软了。
但韩嫣回凤国,可不是为了让自己被关在公主府。
她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不得已,只得动用了古玉这张牌了。
在明太傅思绪飘远时,古玉却看都没看明太傅一眼,上前几步,直接跪在了众人中间。
恭恭敬敬的态度,“临安公主一心向着凤国,明太傅可有确凿的证据怀疑临安公主是梁国派来的细作?若是没有的话,草民是否可以怀疑明太傅乃是因从前草民一事,对公主存了不满,这才伺机报复?”
古玉这话可谓是直接将明太傅架在了火上烤。
众大臣也没想到古玉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一个个震惊的眼神在古玉和韩嫣的身上来回的逡视,心里皆是忍不住的感慨:韩嫣这一手可谓是直接将军了,明太傅可算是彻底败在了临安公主手下了。
“公主本性纯良,当年一事,草民相信在场的诸位大臣应当都了解一二,若非是公主伸出援手护下草民的话,草民只怕既讨不得一个公道,也不能安稳度日了。”
古玉话中赤裸裸的挑开了当年对明太傅的怨念和怀疑。
当出现了一桩事直接压过了韩嫣一事后,大家的视线也都只会落在这件事上了。
古玉深谙此理,也运用的很是得当。
只是将当年的一桩难堪旧事自掀伤口,难免还是有些让人心疼的。
韩嫣带古玉来,的确存了利用之心,却也没想过让古玉撕开伤口,将旧事重提。
下意识的握紧座椅上的把手,韩嫣压下想将跪着的古玉扶起来的想法,这时候,她若是动作了,便是白费了古玉的一番苦心了。
“皇上,臣从无此心,臣一心都是为凤国。”明太傅听了这话,“扑通——”一声直接就地跪下。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若是真的让人将这两件事牵连到一起的话。
只怕明太傅往后的日子可就都不好过了。
会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他是个公私不分之人,以公谋私,趁机打压旁人。
老皇帝也没料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此,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朕心中明白,只是此事乃是家事,并不算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