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强忍着悲痛,组织众人商讨孙策的继承人问题。
这是当前最紧要的一个问题,孙策的葬礼正式举行之前,必须先确定。
备选的有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以及孙权四兄弟。
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应该选孙绍。
但此时的孙绍只有7岁,如果让孙绍继位,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在内部,幼主继位的最大弊端便是臣强主弱,而且又处于乱世争雄的时代,非常不利于孙氏与徐州的发展;
其次,对外的合法性问题。
虽然当前早已是朝纲崩坏,但名义上各位割据一方的诸侯都是大汉的臣子。
州牧可以举贤任能不避亲疏,但传位给年幼的儿子,就属于明目张胆地搞世袭制了。
就算向问天不送上一顶谋逆的大帽,并以此为借口开战。
许昌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不会轻易放过。
如果他坐视不管,就无法服众。
因此,只要是真心希望孙氏好的人,都不会强行选择孙绍来继承孙策的位置。
可是,周瑜很清楚,大家都是孙策的家臣。
孙绍作为孙策唯一的儿子,理所当然是他们的少主。
让孙绍放弃继承资格的话,是很难说出口的。
这样不讨好的事,也只有周瑜自己来了。
好在他与孙策还有连襟这层关系在。
最终,周瑜通过娇妻小乔向孙策的夫人大乔通了气,非常平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既然孙策未成年的儿子不能当继承人,接下来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孙策的四兄弟里,只有孙权已经年满16岁。
而且有官爵在身,孙策生前已经在着重培养他。
当初孙策也是17岁扛起重担的。
现在孙策遇害,16岁的孙权继位没有任何问题。
就这样,孙权成了新的徐州之主。
只要形式上向朝廷通报一下,就可以正式冠以徐州牧的名号了。
孙权接任之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孙策复仇。
“可是,凶手是谁?”
孙权喃喃自语。
程普报仇心切,脱口而出:“当然是许贡三门客!”
“德谋,你说凶手是许贡三门客,证据呢?”
周瑜问道。
“州牧府门前的横幅,桌案,署名许贡三门客哀悼许贡的祭文,不都是证据吗?”
程普很是不解,这些东西大家明明都亲眼看过了。
“德谋将军,这些东西谁都能做,祭文上写谁的名字都可以,不一定能当真。”
鲁肃解释道。
程普一听完全愣神了:“可是,不是许贡三门客,还能是谁呢?”
“知道许贡被杀的人都有谁?”周瑜问道。
程普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回答:
“当日只有公瑾你和韩将军在主公身边,事后主公也只是与我等少数几人提及此事,知道的人应当不多。”
“臧霸,孙观二位将军可曾知晓?”张昭若有所思地问道。
程普虽然觉得奇怪,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了张昭的问题:
“臧霸,孙观当时分别驻守琅琊国与东海郡,并未跟随主公出兵江东,应当不知。”
张昭眉头紧皱,迟疑地说:
“这二人言辞间对向问天很是钦佩,主公平日也不太信任他们。出事时,他们也在广陵郡,会不会……”
程普还是觉得不靠谱,立刻反驳张昭:
“向问天武勇过人,很多习武之人都钦佩这样的强者。
而且若臧霸二人是凶手,祭文和横幅又是谁写的?谁安排的?他们并不知道许贡被杀之事。”
“这个倒是很好解释,刺杀主公的与设桌案祭文的是不同的人。
我记得,当日许贡的随从中的确有三人逃走,还带走了许贡的幼子。”
听周瑜这么一解释,程普终于有些信了。
“莫非,许贡名义上是从江东告老还乡,实际上背负向问天的秘密使命,极有可能便是暗中与臧霸、孙观接触,意图不轨?”
朝着这个思路去想,众人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主公偶遇许贡并杀了他为朱治将军报仇,许贡三门客侥幸逃脱回到江东禀报向问天。”
“然后向问天又与臧霸等人勾结,派人时刻跟踪主公?”
“对,否则当日主公的行踪连德谋将军等人都不清楚,为什么刺客却知道?”
“定是如此,否则单凭许贡三门客,如何能请到那些手段高明的游侠儿?”
“就是,主公生前可是媲美楚霸王的。即便是遭遇伏击,也不是十几个普通游侠儿能刺杀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