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笑道:“咱们现在有新武器,还会怕吐蕃人么,让他们赎回去,咱们有的吃,下回还能俘虏继续换吃的,不香么?”
“殿下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苏塔衲脸一红,连忙保证道:“我会让他们活得好好的。”
之后李宁与苏塔衲又确定了开工日期,和招工细则。
为了让提高百姓读书识字的积极性,李宁真可谓绞尽了脑汁。
他为这次招工定制了极为苛刻的招工条件。
那就是工人首先得会写自己的名字,其次要会识字,而且识字越多的越优先。
不过还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从伤残军人、或者牺牲军人家眷最优先考虑。
当然没这个条件的话,能够将论语完整的读下来,也可以破格录用,毕竟是活字印刷,不识字怎么排序?
有了纺织厂的先例,又有了太子李宁的招牌,苏塔衲原本以为很难招的工,变得更难了。
就在定好地址第二天,刚放榜招人,前来报名的人就人满为患了。
可以说是十里挑一都不为过,最主要的是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里乡亲,这让苏塔衲很为难。
这帮前来报名的老爷们,一言不合就当众打起来了,其中有几人打的头破血流,就是为了争一个报名顺序的先后。
最后都护府不得不派出军队维持秩序。
但是当人知道李宁要求的条件后,单就写名字这一条让很多人都唉声叹气地离场了。
尤其那些胡人,什么买买提巴拉提的一长串,压根没法写。
所以整座龟兹城内别说识字,就是能写出自己名字的百姓都不足两百人。
好在李宁也给其他人留了一次机会,那就是等半个月后,还会再次招人,当然条件变成会写自己名字之外,还会识得一百个大字。
为了照顾胡人名字难的问题,胡人可以在安西都护府按照唐人起名习惯登记新名字。
于是龟兹城内的一帮老爷们天天趴在学堂跟着小孩子读书识字。
毕竟印刷坊和造纸坊开出每月三百文的工资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