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渤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251章 大战将起,回信与祭祀

第251章 大战将起,回信与祭祀(1 / 2)

从过完年到现在这两个多月,朱瞻壑除了在工正所以外,就是读书、锻炼身体,偶尔还去朱权那请教疑问。

不得不说,朱权确实是个天才,学识丰富,尤其他出身尊贵,对朝廷、皇宫中的这些门门道道更是非常清楚。

在他的提点下,朱瞻壑感觉自己写这些奏疏、公文的本领又提升了不少。

这回朱棣有要求,他索性就铺开纸笔,现场构思起来。

方才他朱棣话中全是冷嘲热讽与对李景隆的不满,他本想顺着朱棣的意思,写一篇痛斥李景隆的回信。

可想了一番,刚要动笔,朱瞻壑又停了下来。

这件事似乎又没这么简单。

李景隆写来的信上是和声和气的劝言,虽说大家都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但他的措辞终究还是非常客气。

这么想的话,直接在信中臭骂他一顿并非是什么好的选择。

以后燕军打到了京师,李景隆还是开门迎降的那一个。

他是墙头草,会见风使舵。

也就是说,这个人还可以利用,那就得以另外的方式回信了。

朱瞻壑思索一番,故意将李景隆的话推给了别人,让朱棣一直欲讨伐的“奸臣”背了锅。

“近总旗魏再兴来,得汝二月十三日书,披观至再。辞意苟且率略,不见诚实之情。度此非出汝之心口也。何则?汝之祖为孝,父为孝,汝出于孝子之家,岂肯妄诞答此!必奸臣假汝之言以诒我……”

这不是你想说的,肯定是奸臣假借你之口来诓我。

朱瞻壑觉得虽然这种话有些拙劣牵强,但有时候势利些也没什么不好。

他吸一口气,继续写道:“又云:“尚书齐泰、太卿黄子澄已屏窜遐荒,天理昭明,于斯见矣。”若以我太祖公法论之,必使其身首异处,夷其九族。今屏去遐荒,想不出千里,必召而回,为幕中之宾矣。此外示除灭小人,内实不然,诚为可笑……”

齐泰、黄子澄罢官贬黜一说就别再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汝云:“近年以来,钦蒙太祖高皇帝圣训谆谆,今犹在耳。”吁,《皇明祖训》乃不钦遵,若谆谆在耳,必不如此。……又云:“骨肉有伤,大乱之道,欲舍小怒,以全大义。”……昔我周王弟被奸臣诬害,言“大义灭亲”,与今所说大相违背……”

引兵围周王时,说要大义灭亲。

现在攻不下燕藩要和谈罢兵,又说要舍小怒,全大义,朝廷的大义到底是什么?反复横跳?

当真无耻可笑。

朱瞻壑从李景隆的来信中捡了数条来驳斥他,最后写道:“……汝为大孝,国家至亲,慨念人生世间不满百岁,死生俄顷,倘汝一旦溘终天年,有何面目见我父皇太祖高皇帝也!姑以汝之心自度之,为父皇之仇如此,为孝子者可不报乎?”

“因汝来书,不得不答,再不宜调弄笔舌。但恐兵衅不解,寇盗窃发,朝

廷安危,未可保也。所欲言者甚多,难以枚举,忽遽简略,汝宜详之。”

一片回信写完,已到傍晚。

中间朱棣一直在忙于案牍,隔一会儿便有人来求见请示,络绎不绝。

朱瞻壑写完时,还有两个汉子站在房中与朱棣谈话。

朱瞻壑认得他们,这两人一个叫款台,另一个叫省吉,均是朱棣麾下的胡骑指挥使。

前阵子攻大同对燕军来说有利有弊,坏处是在大同城前攻了一个多月毫无进展,锐气被挫。而且先前攻下的蔚州、广昌等地也在撤军后被大同的将领一一派兵收复。

但相较之下好处也不少,首先便是折腾了李景隆的大军一顿。

据说李景隆这次损失很大,天寒地冻,其又不体恤士卒,以至于行军中冻死者甚多,堕指者十之二三。后来得知燕军撤兵,李景隆又着急撤军,命令将士把辎重、甲胄丢在路边,极速返回德州。

其次,蔚州等地虽被大同收复,但其中的守军却全部加入了燕军的阵营,大大充实了燕藩的兵力。

此外自大同返北平的路上,还有前前后数千余蒙古骑兵前来投奔朱棣,今日在场的省吉就是其中的成员。

朱棣封其为胡骑指挥使,统领部分胡骑。

可以说,出征了一趟大同,燕军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朝廷的实力。

待款台和省吉二人谈完公事离开,朱瞻壑才上前把自己写完的回信交给朱棣。

朱棣对写给李景隆的回信并不重视,只是粗粗看了一遍后,便将其放在桌上。

“写的不错。”

朱棣点点头:“不过给他回信先不急,前线谍报说,李景隆继续加急募兵整顿,预计下个月就将渐渐北上。”

朱瞻壑这才明白他对回信不重视的原因。

马上就要再次开打了,所谓回信也不过是个场面活,走个流程而已。

“此次我不

最新小说: 充军三年后,整个国公府跪求原谅 神魔仙妖鬼 庶子称雄 北齐怪谈 神医家丁 我以城墙,救赎众生 一秒一白银,朕用钱统一天下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斩龙戬 都殖民美洲了,老朱叫我回来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