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北平……”
说到这里,朱棣沉默片刻,还是道:“北平深沟高垒、守备完固,纵有百万之众,未易以窥,正欲使其顿兵坚城之下,归而击之,势如拉朽。”
“尔等第从予行,毋忧也。”
见他这么说,将领们面面相觑,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军令吩咐下去,各部兵马立即开始准备后勤,为出发做准备。
朱棣一个人在营帐中立足良久,面上忧虑重重,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来到书桌前写下一封信,随后又差人来,送往北平。
翌日,九月二十八。
燕军自永平出发,没有惊动任何人,向着大宁方向行去。
由于要隐蔽行军,所以速度不快。
数日后十月初二,终于抵达刘家口。
此地与喜峰口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按以往的规模,其中守军只有数百名,就是不知道燕王起兵后宁王有没有在其中加派守军。
“王爷,直接攻城破关吗?”
朱能跃跃欲试,这等小关卡在大军面前就是个小土包,一人一脚都能踩平了。
朱棣摇摇头:“不行。”
“直接攻城,大宁军必然弃关而逃,走报大宁,大宁便知我来。”
他环视在场诸将,突然道:“郭亮,刘荣!”
“末将在!”
两名将领踏步向前。
“你二人各领三百人伪装,暗行至山后,切断刘家口守军退路,自后方破关。”
“大军于刘家口正面与你二人呼应。”
“是,王爷!”
二人毫不犹豫地领命。
郭亮为永平卫千户,此次亦随朱棣出征大宁。
刘江曾为徐达麾下总旗,后至朱棣府中供事,朱棣任命其位密云卫百户,当初密云卫归附北平后,便将其从密云文调回了北平。
郭亮、刘江二人领了兵马进山,不过半日,喊杀声便透过刘家口,传到燕军的探子耳中。
朱棣立即领骑兵向前,大军当即现身,向刘家口杀去。
前有狼,后有虎,燕军的兵马又比守军多得多,刘家口顷刻之间便破了关。
朱棣让人将这些投降的守军押送回永平,自己则带着兵马,直奔大宁。
……
大宁城。
自从耿炳文大军于真定被破后,宁王每日都要登上城墙,向北平的方向张望一会。
今日也不例外。
在城头上吹了一会冷风后,朱权坐上马车,重新向王府赶回。
“燕藩与朝廷,王爷觉得最后谁胜为好?”
马车中,都指挥使朱鉴坐在朱权对面。
朱权摇摇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朝廷胜了,定会算后账。”
先前朝廷就让他回京,朱权没听,被削去了三护卫。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因为朝廷暂且摸不到他,所做下的权宜之计而已。
真等到燕藩被平定了,朝廷说不定立马就会给他朱权安上一个反贼的名头,然后让大军顺路走一趟大宁,把他也给平了。
朱鉴神情有些凝重:“那王爷希望燕藩能赢?”
朱权摇摇头,自嘲一笑:“我那个四哥也不是好相与的。”
“你莫看他也是藩王,但若他真笑到了最后,肯定也是要削藩的。”
“我与他关系不错,最后可能混个闲散王爷吧,也就比朝廷赢了强些。”
他目光幽幽,透过车窗的缝隙望向窗外:“其实求人不如求己。”
朱鉴眉头一跳,没再往下接话。
朱权也不以为意,继续将车窗打开了一丝缝隙。
南边的战乱局势和削除宁王护卫的诏旨终究还是对大宁产生了影响。
街上的行人少了许多,百姓们都是非必要,不出门。
朱权看了一会寂寥的街道,便觉无趣,又重新关上了车窗。
……
北平。
自从收到了朱棣的来信,朱高炽便开始紧张起来。
他起初还想着先瞒一瞒消息,一是免得燕军突袭大宁的消息传出去,惊扰了大宁。
二也是不想让李景隆太早得知消息。
李景隆北上越早,他围攻北平的时间也就越久,北平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但事往往与愿违,大军行动这种大动静的事情瞒几日还好,时间长了根本瞒不住。
先是燕军从永平出发的消息传来,又过了几日,燕军抵达大宁的消息又传回了北平。
就在所有人都忐忑着的时候,南边的坏消息终于来了。
南军似乎是收到了风声。
驻于真定一个月之久的李景隆大军终于有了动静,已经开拨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