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渤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193章 主将之争,朝廷换帅!

第193章 主将之争,朝廷换帅!(1 / 2)

据说得知消息的当日,皇帝陛下在宫中生了一顿气,一向节俭自束的他还忍不住摔了几个杯子。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随后便是徐凯兵马大败,逃回河间的消息,让朱允炆又动了一番肝火。

今天军报再来,吴杰部至真定,与燕军交战,真定兵马出城呼应,但不慎为燕军所伏,大败而归。

朱允炆再也坐不住,急忙召集来一干心腹重臣,商讨对策。

“诸位卿家,如今北伐兵马接连遭遇大败,为之奈何?”

朱允炆面上带着几分恼怒:“各路兵马配合不力,毫无沟通,以至于被燕军接连破之,后扬长而去。”

他虽未明说,但对主将的不满却非常明显。

各路兵马配合不力,显然是主将的问题。

若是耿炳文能尽职尽责,协调诸部,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黄子澄上前一步道:“陛下,耿老将军毕竟已年近古稀,遭遇连番大战,难免精力不济。”

此言看似是在为耿炳文开脱,但其话中之意却更让朱允炆坚定了调换主将的念头。

才作战了半个月,就精力不济了,捅出这么多篓子来。

要是让他继续在真定领兵,是不是还要把朝廷的兵马全都扔在那?

“朕欲再遣一良将,接替耿老将军领兵,诸卿家以为谁堪当大任?”

朱允炆脸色不好看,直勾勾地望着在场的群臣。

大臣们也明白,皇帝陛下这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换将了。

齐泰就算想为耿炳文开脱,但顾忌到他的表现也说不出口。

“陛下,臣以为曹国公定可当大任。”

黄子澄再次推荐起李景隆来:“上次开封周庶人之乱,便是曹国公出马平定,又兼其年富力强,平定燕藩之乱,定无波折。”

“周藩又未起兵矛之乱,与燕藩岂能相比?”

齐泰仍持反对意见,驳斥道:“曹国公未领兵作战过,无有经验,难道黄大人放心让他去统兵吗?”

今日议事,朱允炆并未召李景隆过来,齐泰也放开了说。

黄子澄并未着急与他辩论,而是不紧不慢地道:“那齐司马觉得何人堪当大任呢?”

齐泰被他反问的一滞,顿了片刻方对朱允炆道:“陛下,武定侯郭英曾随太祖南征北战,悍勇争先,臣以为可以郭英为将。”

“且郭英亦在随军途中,若由其替换耿炳文,也不会引得军心动荡。”

齐泰说出郭英名字的时候,黄子澄嘴角便勾勒起一抹笑容,对他后面的话不再关注。

耿炳文和郭英是硕果仅存到现在的两个开国勋贵,两者有很多共同点。

同为侯爵、资历相当、功绩相当……包括年纪也是相当的。

朝中许多人都知道,长兴侯耿炳文是元顺帝元统二年生人,而武定侯郭英是元统三年生人,后者只比前者小一岁。

既然皇帝陛下觉得耿炳文老迈,精力不足,不堪重用,那他又怎会接受郭英呢?

如黄子澄预料的一样。

听完齐泰的人选,朱允炆面上闪过几分不快。

上一个耿炳文就是齐泰力排众议举荐的,结果如何?

现在他又来举荐个老头子,朱允炆在心中就直接否决了。

只不过他并未明言,而是望向在场其他人。

“魏国公,你以为哪位将领可北上建功?”

徐辉祖迟疑片刻,还是拱手道:“陛下,臣愿往。”

朱允炆干笑了一声:“魏国公忠勇可嘉。”

他身后的徐增寿暗暗翻了个白眼,你可是燕王的小舅子,谁敢把兵权给你?

不少大臣心中想法和徐增寿相似。

魏国公与曹国公不同,曹国公还只是练兵防边,这魏国公除了多次练兵防边、备倭之外,还真正领兵出塞作过战。

但他唯一一次领兵作战却是跟着燕王朱棣出塞抓捕虏酋……

这叫皇帝和百官如何放心他?

徐辉祖自讨了个没趣,无奈地低下头。

“徐都督,你觉得谁堪当大任?”

这次朱允炆口中的徐都督是徐增寿。

徐增寿眼珠微微一转,当即道:“回陛下,臣觉得郭侯爷与曹国公都可堪大任,具体人选全凭陛下圣断。”

这话说了就等于没说。

但徐增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用说就行。

以皇帝现在的倾向,不出意外最后肯定是由李景隆北上领军。

而作为一个对李景隆和朱棣都非常了解的人,徐增寿十分清楚他们二人之间的差距。

李景隆可能有两把刷子,但这也要看和谁比。

和朱棣比起来,他那两下子就不够用了。

就算他占着兵力优

最新小说: 一秒一白银,朕用钱统一天下 我以城墙,救赎众生 北齐怪谈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神魔仙妖鬼 充军三年后,整个国公府跪求原谅 斩龙戬 都殖民美洲了,老朱叫我回来登基? 神医家丁 庶子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