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蓟州、遵化,总算能稍稍松口气了。”
七月初九晚,存心殿中,烛火通明。
朱棣盯着面前的地图,将两只铜座小旗摆在了蓟州、遵化上。
“有此两地,无论大宁、山海关如何反应,我等都有时间应对。”
道衍和尚捋着胡须笑道:“张玉的动作很快。”
“嗯。”
朱棣也点点头,面露几分满意。
随即他又将目光放到了位于遵化西北的密云上。
“如今就要看密云如何了。”
朱棣面上又浸出几分凝重,居庸关和密云才是他一开始的目标。
这两地无论拿下哪一处,都能让北平对上宋忠时不再完全处于被动。
若能同时拿下,那简直再好不过了。
……
燕军在北疆加速攻城略地的同时,京师终于得知了其起兵的消息。
朱允炆惊闻此噩耗,立刻召集一干心腹重臣,商讨对策。
“北平失陷,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为燕王所执,俱已身亡。”
“都指挥使张信、布政使郭资等人从贼……”
一条条消息从宦官的口中传来,令武英殿中诸多重臣面上的惊色越来越浓重。
“都指挥同知彭二领兵千余人欲平乱,以身殉国。”
“都指挥同知余瑱至居庸关备兵,正反攻北平,都指挥同知马宣与燕军交战后至蓟州备兵反攻北平。”
“都督宋忠已领兵南下,直奔居庸关平乱。都督耿瓛亦令永平备兵……”
宦官读到最后还没说完,朱允炆便急不可耐地挥手让他下去。
“诸位大人觉得该如何应对?”
一干大臣还被这消息震撼的外焦里嫩,唯有齐泰早就在兵部得知了战报,此刻急声道:“陛下,应立即下诏,削除燕王属籍!”
“发兵北平,平定乱象!”
“削除属籍?这……有些不妥吧?”
殿中立刻就有人忧虑。
“何来不妥?燕王已经发兵谋逆,难道还要供着他不成?”
“燕王势大,如今又具北平七卫兵马,若真发重兵伐燕岂不是会出大乱子?还不如先以怀柔,看看能不能安抚之……”
直到现在还有人要安抚燕王,并且还有将近半数人支持这种言论。
这并非他们荒唐,而是朝廷的风向就是如此。
不可轻谈燕王。
去年四川有一教谕名为程济,他说自己精通数术推算,还上书说什么“北方兵起在明年某月某日”。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暗示燕王的危害。
岂料奏疏刚上就直接被逮捕下狱,还险些在狱中“被自杀”。
当时削藩并非什么忌讳事,周王朱橚已被废,而齐王、代王、岷王亦已落入朝廷手中。
但程济依旧有如此下场,就是因为他在指摘燕王。
朝廷想削燕尚且不敢下手,你一个小小教谕居然还敢上来抖机灵?
若是叫燕王知道了这事,朝廷又该如何向他交代?
从此事也可看出朝廷官员们对燕王的主流观点。
那就是不敢招惹。
抱有畏惧心理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成了习惯。
下边官员吵的不可开交,朱允炆听得脑仁涨疼。
忽然间,他的目光扫过一旁的一名老将,灵光一现。
“杨都督,你觉得朝廷当如何应对?”
陛下发问,大臣们自然不能再吵个不休。
更何况他们也想听听这人的见解。
原北平总兵官杨文。
杨文年近五旬,也算是一名开国将领。
在朱允炆和众官员的注视下,他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北地重要,不可轻举妄动,但燕王异动又涉及颇广,不可不防。”
不少人都眉头一皱,这老油子说了不就等于没说?
杨文继续道:“不若先征调粮草向北,暗中准备调动兵马,同时等待北方事态发展。”
“若宋忠都督与余同知、马同知等人成功平乱,那自然不必多说。”
“若宋忠都督与燕王陷入僵持,待粮草调动完备后,大军便可直接开赴北平平乱。”
杨文的话很聪明,根本没去涉及文官们争论的是否要先革除燕王属籍,而是从另一个方向应对。
“杨都督老成之言!”
这番话深得朱允炆之心,令他拊掌叫好。
既顾全了面子,也不耽搁里子。
正如杨文所言,若宋忠等人能拿下燕王,那之后搓扁揉圆自然是随他心意。
在此期间,朝廷也并未耽搁时间,而是在准备发兵。
若宋忠等人失了手,立刻便可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