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寿收到朱允炆召见的消息时,心中是非常忐忑的。
谁都知道这几日齐泰在审讯从燕藩抓到的反贼,难不成是真的审到了燕王谋反的罪证?
而且这个罪证还牵连到了他徐增寿身上?
右军都督府的官吏们看着自家都督跟着宦官出去,一时间议论纷纷。
大家都知道都督大人和燕王的关系,难不成事情真牵连到了他头上?
可要是真有什么谋反的罪证,那也不该是宦官来请,而是直接让禁卫押走了……
更有心思灵敏的人跑去中军都督府打探,发现魏国公徐辉祖那边似乎没一点动静。
这就让人奇怪了。
别人去打探的时候,徐辉祖也刚好收到了消息。
“陛下召见他?”
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又牵扯到徐增寿这个敏感的人,难免不会让他多想。
徐辉祖面色阴晴不定,最终还是长长叹了口气,有些痛苦地道:“糊涂啊!”
“大哥,总不能看着他出事吧?”
徐膺绪已经跑到他值房里来,急的满头是汗。
相比于两个兄弟在五军都督府执掌大权,他这个庶子就比较卑微了,仅仅是个正五品的官。
而且还是没有任何实权的尚宝司卿。
尚宝司,是替皇帝看着那些宝玺、符牌、印章的衙门,里面的官职几乎都是用来给侍从儒臣、勋卫领卿、勋卫大臣子弟恩荫寄禄的,或只是做文官们的转迁之阶。
和徐辉祖、徐增寿的都督之位比起来,当真是云泥之别。
但徐膺绪似乎也是知足的人,从来不瞎折腾,唯独这次……
“你不会也有牵连吧?”
徐辉祖冷冷地盯着他。
“小弟不敢。”
徐膺绪荆楚一身冷汗,要是他一点牵连也没有,可能就不会来了。
“不看着他出事,又能如何?”
徐辉祖敲打完二弟后,又如被抽了筋骨般瘫坐在椅子上,叹息道:“难不成我还能去皇宫,把他从陛下面前抢回来不成?”
“人总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可他毕竟是三弟……”
徐膺绪忍不住道:“要真是你我想的那样,若是他出了事,国公府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啊!大哥!”
徐辉祖脸上带着几分悔恨,痛苦地道:“等陛下那边有了反应,我再去给他求个情吧。”
徐膺绪面色灰败:“也只能如此了。”
武英殿。
徐增寿心乱如麻地跨过殿门槛,在宦官的引领下穿过纹着金龙的帷幔与镶着錾花纹铜片的暗红木门,最终见到了坐在高椅上、身着靛青四团龙纹袍的朱允炆。
“臣徐增寿参见陛下。”
徐增寿强行令自己镇定下来见礼。
“赐座。”
朱允炆笑吟吟地望着他:“徐卿家,近些日子右军都督府如何?一切还顺利吧?”
“托陛下的福,一切顺利。”
徐增寿迷迷糊糊地坐在宦官搬来的矮墩上,又迷迷糊糊地回应着朱允炆的话。
只是心中已经开始疑惑起来,这可不像是兴师问罪的模样。
“顺利就好。”
朱允炆笑呵呵地道:“今日朕唤你来,主要是想问问你燕藩和北平的情况。”
他面上开始故作叹息,嘴上却单刀直入地问道:“前几日燕王护卫有人举报有反贼欲行谋逆之事,幸好被暴司寇及时反应,将其捉拿回京师。”
徐增寿一听果然是此事,心中立即紧紧揪了起来,暗道难不成是笑里藏刀?
“陛下,臣与燕王有亲戚之谊,在这等方面却应当避嫌……”
没想到朱允炆闻言却更加欣喜,一副朕没看错你的表情。
“这是朕让你说的,你说就行了。”
“这……”
徐增寿看不懂朱允炆的真实目的,闻言只得咬咬牙、硬着头皮开始讲:“北平地处大明门户,位置至关紧要。燕王在北平任藩多年,战功卓著,多次深入漠北作战……”
“……洪武时,我太祖高皇帝便令北平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一切号令皆出自燕王,大小官军悉听节制……”
“……然掌兵过多,亦使燕藩有尾大不掉之嫌,北平多任三司官员更需仰燕王之鼻息……”
徐增寿尽量捡着一些客观的话来说,这些是朝中大臣们都知道的事。
即便有主观想法,也是从先前黄子澄等亲近官员上奏、上书的内容中摘下来的……
他不知稍后等待着自己的命运是什么,只得尽力挣扎。
朱允炆听的入神,时而脸色凝重、时而轻轻点头……
“陛下,臣的大姐虽嫁与燕王,但臣也仅从军去过三次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