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听着。
“朱允炆早就有心思,你爷爷还没驾崩的时候,他就暗中勾结一些文官做手脚,限制北方边军的军饷和兵甲供应。”
“很多老兵拿的都是卷了刃、缺了口的刀,破了窟窿的兵甲……”
说到这里,朱棣眼中渐渐湿润起来。
这个铁血的汉子并非为了自己流泪,而是为了那些为大明搏命、镇守疆土的兵将们。
“他们跟着我行军作战,打了这么多年的仗。”
“无论是三九寒冬,还是六月酷暑,都没有一句怨言……”
“我要是让他们拿着那东西上战场对抗朝廷的军队,那就是让他们送命……”
朱棣痛苦地摇了摇头:“而且战火一起,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生受其害?”
“要是让残元余孽再裹挟着草原部族南下,破开关防……”
“那我就是大明的千古罪人,到时候又有何颜面下去见我爹?”
看着朱棣面上的痛苦与妥协,朱瞻壑心中也莫名一揪。
而且现在他也有点麻了爪,按理说朱棣本身就该有反意的,怎么现在越劝越要妥协了?
“爷爷……”
脑筋飞速运转,朱瞻壑的语气又郑重起来。
“爷爷,既然陛下这么做,那咱们更要造反了,这不不仅是为了咱们燕王府,更是为了天下百姓!”
朱棣身子一僵。
朱瞻壑没等他反应,继续道:“爷爷,陛下自从登基以来,便亲信文官,厌弃武事。”
“为了私斗,他更是能置数十万边军士卒姓名与不顾,置大明万万百姓于不顾,他又怎么配当帝王?”
“日后我大明又会被其祸害成什么样?”
“若太祖爷爷还活着,肯定也不会放任他如此胡作非为!”
听到朱元璋,朱棣身子下意识一颤。
他之所以一直在抗拒起兵这件事,除了方才所说的那些原因之外,还有他对于朱元璋的恐惧。
从小他便在朱元璋的教导下长大,同样也在朱元璋的阴影下长大。
虎死威犹在。
如今朱元璋去世已经一年多,但在朱棣心中,亲爹的音容还宛若昨日。
“……不错……若是爹他老人家知道朱允炆这个小王八蛋的行径,定然不会饶了他。”
朱棣回忆着朱元璋的行事风格,缓慢但坚定地道。
朱瞻壑见此松了口气,继续道:“爷爷,太祖爷爷也在《皇明祖训》里提过,若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此乃我大明所有王爷共应之义,不得推脱。”
“陛下刻薄寡恩,已经惹得诸多王爷生怨,爷爷起兵清君侧,正是顺应天时人和。”
朱棣眉间轻动,但依旧没说话。
朱瞻壑见此继续道:“况且当初懿文太子爷病故,后来秦王爷和晋王爷也身故,爷爷是诸皇子中最年长,本就能继承皇位。”
“只不过太祖爷爷被当今陛下蒙蔽视听,才没有选爷爷。”
“如今陛下胡作非为、德不配位,爷爷若是起兵拿回皇位,天下人都说不得什么。”
朱棣眼中隐含几分怒火,呼吸也急促了几分。
朱瞻壑说的不错,这件事一直是朱棣心中的一颗刺。
“爷爷,咱们还是起兵吧。”
朱瞻壑见状继续道:“若是爷爷来做我大明的皇帝,肯定比当今陛下强得多。”
“不管是太祖爷爷在天之灵,还是大明的万万百姓,都会欣慰。”
“爷爷清君侧,起一地战乱只是阵痛,可若让陛下不断胡作非为,就是天下长久之痛了。”
朱棣沉默着,一阵夜风吹来,他颌下脏乱的胡须不断摆动。
朱瞻壑看得出来,他老人家已经渴望、并且十分渴望起兵,把朱允炆踹下皇位了。
现在还拦着他的,只剩下冰冷的现实。
“爷爷,朝廷不给兵器,我们就不能自己买吗?”
朱棣闻言终于拜托了回忆,看着朱瞻壑稚嫩的脸庞,突然失声笑了出来,揉了揉他的头。
本来朱瞻壑能说出上面这些东西,就已经让他非常意外了。
这哪像是个孩子能说出来的话?很多大人都没这等眼界!
可直到朱瞻壑说出这句话之后,朱棣才哑然失笑,这才是孩子。
就算看了些书,从大人谈话里知道了些朝廷局势,但毕竟没经历过实事,能说出这种话来也属正常。
笑出来后,朱棣只觉得心中郁积的块垒一时都消去了几分,带着耐心为自己的大孙子解释道:
“壑哥儿,兵器是没法买的。”
他自嘲地笑道:“咱们大明虽不禁弓弩剑戟,但市面上的匠户就那么多,远远不足以供给大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