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是仁慈的。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脆弱的道场,不能跟他们一起去举起义旗,推翻暴元的统治,但明王依然尽全力在支持他们。
尤其是刘福通,他知道,如果不是明王赐福,自己的身体没有个半年的修养是完全不可能恢复的。
叶然默默地看着离去的明教教徒。
脑海里想起了小时候看电视剧,明教教众被围困在光明顶,一群人坐在一起,大喊,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一样的一往无前,一样的勇于牺牲,这或许就是华夏儿女的血液里的性格吧。
就在这时,常遇春从寨子里走了出去,对着韩山童抱拳道,“韩教主,虽然某不愿意随你下山,但有一席话还是要告诉你的。”
“元廷暴虐,民不聊生,江南尤甚,一旦你举旗造反,追随者定然甚多。
但希望您不忘初心,莫要伤害百姓,士绅也要甄别之后,再行杀戮。同时莫要执着于明教的身份,将明王放在心中便好。
对于愿意加入反抗暴元队伍的人,甄别之后,尽可纳入。让支持我们的人多,支持元庭的人少,这样才有可能赢。”
叶然听了常遇春的话,心中忍不住想笑,其实这家伙的话,总结之后,就是你去闹吧,好好脑,惹出事儿来,别把明王牵扯出来。
其中那句莫要执着于明教的身份,跟菩提老祖说的那句,日后你惹出货来,别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如出一辙。
当然,这席话,又贴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毕竟抗元又不止有红巾军。
刘福通听完常遇春的话,也不禁感慨起来,如果能收下常遇春就好了,这种人物留在明王道场,着实可惜了。
当下低声说道,“大哥,咱们要不再想想办法吧,如果能有常遇春辅佐,大事定能成功。”
韩山童叹了一声,说道,“人家愿意帮我们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你忘了我们最初号称教主、副教主的时候,只是想利用明王帮我们凝聚人心了吗?”
“只是说着说着,连我们自己都信了罢了,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明王信徒!”
“明王能帮我们到这一步,已经是格外施恩了,罢了,罢了,走吧。”
说着,转身对常遇春抱拳行礼,又对着明王金身的方向磕了几个头,这才离去,没过多久,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短暂之后,伏龙寨再次陷入了安静的状态。
负责留守的杜遵道读过国子监,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他之所以加入韩山童,是对元廷彻底失望,但加入韩山童之后,又有所失望。
因为韩山童也好,刘福通也罢,他们的局限性太强了,他们对于朝廷有着很深的仇怨不假,但是砸碎了朝廷之后,该如何建设,又一无所知,即便是明王他们百般引导,也不愿意去听,去想。
这让他非常失望,也是他想留下来的原因。
因为明王施展的神迹,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不说,还让他从百姓的一片祥和、安乐之中看到了希望。
明王道场的这群人虽然不至于懂得建设,但是他们一直在摸索,在寻找,尤其是他们知道,推翻元廷,非一日之功,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
他通过通报之后,见到了老村长,这个在他心中唯一的行政长官。
老村长勉强算是读书人,两个人是有共同语言的。
老村长对于书生装束的杜遵道也相当有好感,他甚至觉得,如果他能加入,自己就有机会压常遇春他们一头了。
两个人互相拱手行礼之后,杜遵道开口道,“村长,我看咱们寨子里,老弱妇孺居多,没有多少青壮,这是怎么回事儿?”
老村长叹息一声说道,“还能怎么回事儿?前些年挖河,一个都没回来呗,剩下的青壮都是后面长起来的,亦或是躲到外面藏了些年,又回来的。”
杜遵道皱了皱眉头,其实各地的情况差不多,他思索了一番说道,“青壮太少了可不好,不论是建设山寨,还是训练青壮勇士,都是需要青壮人口的,而且只靠妇人照顾老弱和孩子,终究是力有不逮,我建议咱们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充实一下山寨。”
老村长点点头,说道,“主意倒是好主意,但是咱们没有那么多粮草啊!”
杜遵道笑着说道,“你还担心粮食做什么?有明王庇佑,我们大可以祈求明王赏赐啊。人多了,明王可以得到的贡品也就更多,必然不会吝惜些许粮秣的。”
老村长仔细一想,“对啊,明王作为神明,肯定需要更多的信徒!前些日子,刘福通和韩山童带着人来了之后,明王所展现出来的神迹明显多了许多,这就是信徒的力量啊!”
叶然看老村长恍然大悟的模样,抽搐着肩膀想笑。
果然还得是年轻人,头脑灵活。
“云琅,把房顶上